
盲目和盲从,一向就是中国人的幼稚病。这种根深蒂固的幼稚病,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集体犯罪”:盲目迷信和盲目崇拜。岂不知,众人迷信和崇拜的,往往都是些混子,或者说是些杂碎,至少有相当多的是些不学无术的长期在主流文坛上混的欺行霸市和欺世盗名者——他们之所以混出了点儿名堂,是因为他们熟悉了中国文坛的形势,摸透了人们的心理,知道“滥竽充数”还可以继续发扬光大——在这样一样恶环境中诞生的“评论家”,就大多都是可疑的了。出自他们笔下的评论文字,就要么外行,要么平庸,要么低下……也难怪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超先生十多年前就曾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北京那么大,集中了那么多的评论家,能有两三个说几句要紧的话的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可谓一语中的。中国就是一个大北京的缩写,因此换一句话说就是:整个中国,能有几个像样的评论家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我并没有言过其实,真正心明眼亮看清了内里和实质的人肯定都会同意我的这个说法。
有的“评论家”是熬出来的,有的“评论家”是捧出来的,有的“评论家”是混出来的……凭真本事在吃饭的真正的评论家,实在是屈指可数。即使是真正的评论家,也难有出头之日。这就是我们眼前的事实,铁打的事实。搭眼一看,这评论家那评论家好像都差不多,而实质上,差得实在是太远,太远太远,品行差得太多,禀赋差得太远,眼光差得太远,学养差得太远,思想差得太多,境界差得太远,学力就更是差得太远。这样,也便出现了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枯枝败叶、污泥浊水、令苍天一哭等现象或局面。这时候,学会识别真伪评论,也便势在必行了。
真评论都有高度、有理念、有思想、有智慧、有判断、有个性、有风格,有生命,有价值,有广阔的精神背景、文化背景和艺术背景,这自不必说。而伪评论,乍一看,有的好像也像那么一回事儿,既有评论的样子也有评论的动作,可仔细一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里面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说了半天就等于什么也没说。其实就是不用仔细去看,大多伪评论也逃不过X光一样的眼睛,也能在锐利的目光中显形,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他们骨头里的苍白、孱弱、贫穷、破败和狼藉。
一般来说,伪评论都有以下这样几个昭著的特点:
一、搬弄或挪用概念,用概念来唬人。最常见的,便是搬弄或挪用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一些常用或生僻概念,动辄霍拉勃、本雅明、德里达、维特根斯坦、特雷•伊格尔顿、米歇尔•福柯、拉尔夫•科恩、希利斯•米勒、弗朗索瓦•埃瓦尔德……乍一听,似是很有学问,可这些“学问”是死的,甚至是腐烂的,隔得老远就能让人闻到腐烂的气息。搬弄就搬弄挪用就挪用吧,有一点儿“自己”也行,可就是没有“自己”,让人找到黑也找不出他自己的一点儿影子,这就要命了啊,太要命了。我猜想,过去他们一定是习惯了拿着一个小本子,小本子上记满了这概念那概念,全是概念。他们挖空心思在做的,就是让别人登场、概念登场,给别人搭台让别人唱戏,而且一唱到底,也不管是唱什么戏。要是看概念大表演或大展示,到他们的评论里去做什么?他们也不想想,谁积累个一年半载,不积累个大把的用之不竭的概念啊?卖弄的主儿,说的就是他们。他们的评论是硬梆梆的,冰冷的,僵死的,毫无表情的,就像水泥制件和木乃伊那样,没有一点儿人气,更没有一点儿人味儿,可以说是毫无价值。一向无知的人们看着假花美艳,不计较花儿究竟有没有芬芳,那就没有办法了。
二、一味地在“解读”和“诠释”,凭自己的臆想在“解读”,靠自己的低能在“诠释”,陷入“自言自语”和“自说自话”状态。就仿佛,他们天生是些“解读家”和“诠释家”似的。而具体的感知、细微的发现、深入的体察和体味,他们从来都没有。解读完了,诠释结束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都说了些什么。反正是,不黑不白、不软不硬、不痛不痒的话儿说了一大堆。这类的评论,很有点儿类似小学生的读后感,甚至连小学生的读后感都比不上,小学生的读后感尚且鲜活、真率,他们的却只有矫情和造作。如何去捕捉文本的精神、气质、气象、韵味、特性,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穴位、魂魄等,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文本更多的靠感知靠引出,他们就更是不知道。经他们那样一“解读”一“诠释”,好端端的一个文本马上就死掉了,至少是被框住了,上了枷锁了,意义再也挣脱不了了,怎么也出不来了。要“解读”要“诠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有解读和诠释的能力才行啊,也就是说要有重新命名的大慧才行啊,他们哪里懂,只凭意气和干劲在行事了。若是这也缺乏那也缺乏,特别是缺乏理论的高度和思想的高度,很可能就会犯用一个通用的框子去框一个光辉的文本的错误,直到把光辉的文本彻底钳死、掐死或者闷死。好多好文本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窒息的,死得不明不白。好文本遇到这样的评论算是完蛋了,倒了血霉了。因为世人读评论总是习惯了先入为主,总是有这样一个无法根治的坏毛病。
三、套用别人的评论构架或只是做点儿改头换面的工作。反正纸质读物和电子读物已经是越来越普及了,方便得很了,他们一旦发现了好的,能为自己所用的,别人的就也是他们的了,他们只不过是把其中的关于原作者的字句的引用或某些文本的零件切割一下调换一下转换一下而已。这样的“拿来主义”,也实在是太可鄙。说白了,他们就和小偷差不多。最可鄙的,是他们坚决否认自己就是小偷,还梗着脖子呢。
四、意识出了严重问题,总是借这“名人”那“名人”来抬高自己。今天是这个世面上的“名人”明天是那个世面上的“名人”……反正总是有写不完的“名人”。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极没出息的一种。要是他们真的有问题的发现和认知,带着问题去研究去探讨,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也不是没有可行的理由,可是他们却毫无发现和认知,更不用说是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认知了,彻头彻尾的全是人云亦云的东西。伪评论,自然这也是一种,而且是一大种,数量相当地多。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有这等工夫,多去关注一些有实质意义的文本该有多好,可是他们却拗着,坚决不。结果,就制造出了一大些势利评论、没骨气的评论、媚态评论,等等。也真是可怜了他们。
五、给个红包就开始飘飘然,飘向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自己的评论最终究竟飘向了哪里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既偏离了艺术良知,也偏离了评论根本。贪婪在茁壮成长的同时,他们的乱语也在茁壮成长。从红包里长出的评论,也就难免谎花一片,无论有多么灿烂。
六、写作的你没有,只有当官的本事,拉关系的本事,上蹿下跳的本事,和文字套近乎只是为了附庸风雅,那你也来吧,反正来者不拒,反正他们看重的不是你的文字功夫而是你的权力大小,权力可是好东西啊,说不定哪天就会用上。有你的权力在,就有苍蝇一样的评论在,反正大家利益均摊,谁也不吃亏。
……
总之,不入流的评论、半吊子评论、小儿科评论、假冒伪劣的评论已经是越来越泛滥,泛滥成灾。这类的所谓的评论尽管招摇过市,可就是骗不了慧眼、法眼、天眼、佛眼俱在的内行人。中国人有很多都患了眼疾甚至患了心癌,可并不等于所有的人都患了眼疾和心癌。扫盲,一起来,实在是颇有必要,要不新一代的文盲就会越来越多,识字的文盲就会骗天骗地骗人也骗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