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南国早报/专栏 |
分类: 写意散文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个从汉人赵岐《三辅决录》中的“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和晋人张华《鹪鹩赋》中的“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化用过来的成语,显然是国人“中庸之道”和“安贫乐道”等等处世哲学的翻版。如果把它用在奥运的各类赛事上,肯定就会悖理悖道,不合时宜。不和最好的去比,哪来的最好的成绩?这是明摆着的道理。何况“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遗训早就摆在那里。如果一个教练对着他的队员这样说,“你只管去比赛就是了,反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咱拿个中间名次就可以了”,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吗?如果一个奥运健儿怀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抱守着“中庸之道”和“安贫乐道”的观念,想想看,又会是什么结果?
既然要比,就是要和最好的去比,尽可能地比出最好的成绩,这是连傻瓜都知道的道理。除非你不比,除非你放弃了一切的竞争和角逐。“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不为最先,不耻最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等等,在奥运的各类赛事上是绝对找不到任何市场的。
人,有时候就是要斤斤计较,甚至锱铢必较,不计较,就会对自己要求很低,甚至没有什么要求,即使表现得很糟糕也一味地原谅自己,给自己留最多的余地。而要做成一件漂亮的事,留有余地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实践早就已经证明了,任何伟大的成功和惊人的奇迹都是给那些不给自己留任何余地的人准备的。大概这就是“分秒必争”、“寸步不让”、“锐意进取”的坚硬的理由了。要不,你比别人慢个0.01秒,你就只能位居第二,或第三,或第四……第一和第二等等,带来的心情可是决然不同的啊。即使你发扬了阿Q精神,觉得它很相同,它也很不相同。事实明摆着。
是的,就是要和最好的去比!和最好的去比,是一种有能力的表现,是所有动力的源泉,是奥运哲学的中心内涵!不和最好的去比,就不足以平心志!所有光芒,都是这一个“比”字放射出来的!
既然要比,就要抛却一切的陈腐观念和陈规陋俗,比个究竟,比个彻底,比个痛快!在赛场上,是绝对容不得你发扬“风格”,让来让去的。让,就只能让出个“不堪回首”的结局,这才叫没风格。如果你只是抱了个“参与意识”去比赛,那最好也别去了,反正去了也是反去,角逐场上是最容不得你这样的“平常心”的。
道理很简单,什么事情都有个打不破的铁规则,这个铁规则不能丢。一旦丢了,很可能就会全盘皆输,甚至输得落花流水,不可收拾。这就好比,如果你是一个有志气的齿轮,不和有志气的齿轮去咬合,你就会失去在一个大机器上运转的高能价值。除非你不去参与这样的“运转”。话又说回来,即使你不去和别人一起运转,你也必须和你自己一起运转——这个运转,说到底,就是和自己比赛,或者叫“一个人的角逐”。
奥运会上,奥运会下,都是这样:要比,就要比出最好的成绩来!如果比不出最好的成绩来,连对自己都没个交待!人这一辈子,还不就是图个“交待”么——对世界或者对自己有个圆满的交待么!来了一遭,什么交待也没有,转眼就消失了,查无此人了,那肯定就是白来了。白来了一趟,多遗憾。即使你自己觉得不遗憾,别人也会觉得很遗憾,怒其不争的人肯定会觉得你很遗憾。遗憾,自然还是少一些的好,减少到负数当然最好。这和奥运哲学和奥运精神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前一篇:日志:倾听诗歌的声音
后一篇:带着佛血的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