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我想想考考你:1+1=?
当年我在山东铝厂一中读高中的时候,倍受数学老师的赏识,一直是数学课代表,数学好得很。这个,还能难得了我?
如果你是数学家,这样向我提问,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等于2;如果你是艺术家,这样向我提问,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等于无限;如果你是历史学家,这样向我提问,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等于历史;如果你是哲学家,这样向我提问,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等于哲学……就看你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向我提问了。这个角度,很重要。
无论看什么问题,都要有个角度。角度变了,问题的答案自然也就变了。这就像你站在白天的角度看月亮和星星,月亮和星星是几乎不存在的;你站在夜晚的角度看太阳,太阳也是不存在的一样。
还有,就是经验。假设你在很小的时候,父母或幼儿园的老师对你说,1+1=3,那么你的脑子里肯定就有了“1+1=3”这个概念了。因此,无论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经验。你的经验是什么样的,那么你的答案就是什么样的。我把这样的答案,称作“约定答案”或者“公众答案”。“约定答案”或“公众答案”之外的,就是“个人答案”了。这个“个人答案”,才是至关重要的。尼采所说的“重估一切价值”,其实就隐含了这个意思。
那些一个劲儿地抱守着“1+1=2”的人,其实他们抱守的是“数理思维”、“概念思维”、“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套板思维”的模式。这样的思维模式只能培养数学家,而且是三流的数学家,却不能培养艺术家。如果有一个人突然站出来说“1+1=11”,那这个人肯定就是艺术家了——两根棍子排在一起,还不就是11么。这就说明,这个人是有自己的脑子的。搞艺术,没有自己的脑子肯定是不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按步就班,是艺术的大忌。
数学有规范,艺术永远没有规范;数学强调逻辑思维,艺术强调形象思维、特征思维、禅的思维、哲学思维、童心思维、灵感思维、符号思维、根须思维、交响思维、太极思维、立体思维、全息思维……就是这个规范与否、思维不同等等,把许多的答案给区分开来的。因此,如果你是一个数学家,就尽量地去挨近“常理”好了——不挨近常理的数学家,肯定是一个让许多人不放心的数学家;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就尽量地去违背常理好了——不违背常理的艺术家,肯定是一个平庸的艺术家。
我们在座的,都是艺术生,既然是艺术生,那么你就应该大胆地说“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答案,在你自己的心里,绝不在别人的口中,当然也不在我的口中!
既然不在我的口中,那我就就此打住了。再说多了,就显得十分多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