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延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671
- 关注人气:31,2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抽象美学的汤
(2007-08-26 01:58:43)
就像人心一样,这里也有个真假问题。
——题记
总是有人喜欢打断我的思路,比如那位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我的脑子里刚刚出现“抽象”、“精神”、“哲学”、“理性”、“现代”等等这些语汇的影子时,他就迫不及待地对我说——似乎是要显示他的造句的能力,或随便把什么影子像变魔术一样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能力似的——“在自称为抽象艺术、抽象派创作、无形艺术等等这些典型的精神营养缺乏症的快乐的开拓者中,公然地缺乏哲学文化和常识性知识倒是一件新鲜事儿。这完全来自于我们时代的理性荒芜和现代荒芜。”他的话,听起来真可谓是理直气壮,完全可以和真知灼见并为一谈,牢不可破了。
是的,由理性荒芜和现代荒芜所导致的精神贫血及艺术溃疡,也确实是随处可见。偏偏又有许多的色盲症患者一向视丹如绿,喜欢信口胡言,也便起了有力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抽象派艺术更加“抽象”、无形艺术更加“无形”了。并不是说抽象不好、无形不好,而是说,在他们那里,抽象的本来面目和无形的丰富内涵都一下子遭到了彻底的歪曲和无情的糟踏了。说到底,其实是他们根本就不懂得抽象是什么,无形又是什么。折腾来折腾去,也便让人不能不失去了对“抽象”和“无形”的最起码的信任了。这时候,你再大谈什么“抽象”、狂侃什么“无形”,不平白无故地遭人反感遭人唾弃才怪呢。
这是一个让人不容忽视的事实。有这样一种事实,不足为怪;可是,当这样一种事实火一般地蔓延开来,并无端地焚烧了人们的正常艺术感觉,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真正的艺术判断时,就不得不去注意、不能不去警惕了。艺术毕竟是有艺术的个性的,就是抽象艺术也是有抽象艺术的一些具体要求的,无视它的个性和要求,一味地去想当然,一味地随心所欲,一味地标榜自己,彰显自己,差不多就是“系统化的白痴”了。白痴一旦系统化了,又蛮不讲理地缠上了艺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愿意放过艺术,无疑就是艺术的灾难了。
这时候,还是达利给了我们一个光明正大的态度:“在新乐观主义的刊物上从未停止过向我们提供这种抽象美学的汤。事实上,这种汤甚至比托马斯主义的极其肮脏的煮开过的面条汤还要糟糕,即使饿得全身抽搐的猫也不愿用脚爪去碰它一下。”就还是让那些新乐观主义的刊物去盲目地乐观、盲目地吹捧它们吧,也免得他们失去了饭碗,对一切都没有了信心。极其肮脏的面条汤也是有人愿意喝的呵,而且还喝得津津有味的呵。
他们没有情感、没有思想、没有品格、没有境界,甚至缺乏起码的绘画常识和艺术修养,更不用说“哲学文化”了,你不让他们用“抽象”和“无形”来掩盖一下内心的苍白又能怎么样呢?没错,他们的作品乍一看上去,也的确抽象,的确无形,问题是,除了所谓的“抽象”和“无形”之外,就再也找不到别的什么东西了呵。空空洞洞的抽象,也叫抽象吗?混混沌沌的无形也叫无形吗?如果这也叫抽象和无形的话,那这样的抽象和无形就是连傻瓜也会的了。怪不得有那么多的自欺欺人的怪物招摇过世呢。原来,这就像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帕皮尼所说的那样:他们的内部“始终在原则和队伍构成这两方面存在着混乱。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某些成员的退出和一些新人的加入,这种混乱也就愈发严重了”。真可谓一语中的。的确,这种混乱的形成,“完全来自于我们时代的理性荒芜和现代荒芜”,没有办法。不然的话,哪里还会有他们的市场呢?
任何艺术,靠投机取巧永远都是无济于事的。可能会收获一时的赞美,占据一时的风头,可是时间一久,自然也便会不攻自破了。花花绿绿毕竟是花花绿绿,欺世盗名毕竟是欺世盗名,要想瞒天过海,真的是难乎其难的。这是艺术本身的性格和自律使然,艺术是不允许浅薄和庸俗的人插科打浑、搞鬼搞怪、作威作福的。
抽象主义的奠基人,首推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1910年,康定斯基在慕尼黑完成了一幅“画面上什么也看不出,什么也分辨不出”(法国艺术评论家C·布吕语)的水彩画,便被称作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幅抽象主义绘画了。“而抽象主义得以推广的基础,则是破坏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与现实生活中物体和现象对应原则的立体派所提供的。由立体派和未来派开始的,破坏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做法,到了抽象主义那里才变得更加彻底。如果说,立体派和未来派的绘画还保留着物体和人物的某些特征、细节和线条的话,那么,在抽象主义绘画和雕刻那里,这些特征已经荡然无存了。”这是苏联艺术评论家N·C·库列科娃在她的《哲学与现代派艺术》一书中的观点。为了使她的观点更加明确,她还进一步地旁征博引,这样写道:“哲学家断言,靠才智只能认识现实生活的现象,而艺术家需要的显然不是这个。‘现实生活很少能使他们满足,因为它不能充实他们的意识。’叔本华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渴望在每一事物中了解它的思想,而不是它同其他事物的关系’。他不仅应当置身于空间之外,而且应当置身于时间之外——他的艺术‘应能拖住时间的车轮,一切关系在他的面前都应消失,最后留下的仅是实质性的东西,思想——这才是他的对象’。”实在是精辟之至。库列科娃把抽象艺术放在《失去人性的艺术》一章里来讲述,也可见她对抽象艺术的态度了。这也便使我想起了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在他的《艺术的非人道化》一书里的这样一句话:“在探索新的创作方法的一般范畴的和独特的特点时,我发现了使艺术非人道主义化的倾向。”
自此,所谓的“抽象艺术”的真假问题,我们也便看得十分清楚了。他们以假乱真的目的,大多都只是为了亮相,为了表演,为了引起更为广泛的注意,为了博得更为普遍的喝彩。难掩空虚,自然就是他们的最好的画像之一了。只可惜,就连这样的画像,也是很少有人分辨得清楚的。大多数人的“精神营养缺乏症”,也就很难治愈了。
“为什么只是因为‘这是新的’,就要像崇拜神灵一样地来崇拜它呢?那是荒谬的,绝对是荒谬的!……我不能认为表现派、未来派、立体派和其他‘各派’的作品是艺术天才的最高表现。我不懂它们,它们不能使我感到丝毫的愉悦!”列宁在他的《论文学与艺术》一书里这样愤愤写道。他的激愤,显然是有其道理的。如果说,新的就是好的,那么,新染上的疾病就也是好的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