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去广西文联参加南宁市各界女官们创作的散文集《真水无香》研讨会,按会议要求,须提交一份10分钟之内的发言稿。以下,便是我提供的发言内容——
敲敲门,有人在
——散文集《真水无香》读后
整个人类都在怀念光荣的大航海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一艘装满了精神的大船。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最怀念的,其实还是我们的古代,被称作“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代中国,那个时候,“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每一位官人都是诗人或者作家,写作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开始变了,官人不再是诗人或者作家了,甚至羞于写作了,写作变成了一件“不务正业”甚至偷偷摸摸的事儿了。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我就非常敬重那些带着古代遗风、热爱写作的官人。因为写作本身也体现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化和精神。
收在《真水无香》这个集子里的官人,她们也繁忙,她们也创造了许多的业绩,可是,在这之余,她们却像古代的官人一样,拿起了自己的笔,写下了一行又一行文字,这本身的意义就是非凡的,不言自明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意义。
最令我感动的是,她们的写作是认真的,属于一丝不苟的认真。比如曾经做过南宁市副市长、而今是广西体育局副局长的张冬梅大姐,为了自己的散文创作,不知推倒了多少旧文字,重建了多少新文字,绝不是那种率性而为的文字,也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在文字上动心思。这样的一种态度,才是真态度,永远都值得提倡的一种态度。冬梅大姐曾对她的同胞们这样说,“咱们写吧,文字是有力量的!”说得多好!一起去感受文字的力量,无疑是一种境界。
“人情世故”四个字,概括了《真水无香》的全部内容。写生活,写生命,写工作,写兴趣,写家庭,写社会,写怀念,写梦想……无论是写什么,她们都是带着很深的感情的,以感情为背景,以感情为酵母。这样的感情,在这个冷冰冰的现代商业社会,低级娱乐时代,可谓比红璧玺还要珍贵。我们呼唤这样的红璧玺。
还有,我不能不提的是,“质朴”二字。“真水无香”这个书名,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质朴。这本书的写作者,她们的情怀,她们的文字,也是对得起“质朴”二字的。生命呼唤质朴,文学更呼唤质朴,质朴与高贵、优雅并不矛盾,真正的高贵优雅其实都来自质朴。明人胡应麟在他的《诗薮》里所说的“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挚”,其实就是在强调质朴的黄金性。别忘了我们的背景是一个什么背景,整个时代都在粉饰,许多生命都在粉饰,这样的粉饰已经模糊了我们的双眼,模糊了我们的心灵,模糊了所有的价值,当然也包括文学价值。还是质朴一些好,真挚一些好。
我在读清人赵执信的《谈龙录》时,有这样四个字曾像子弹一样地击中了我:“须有人在。”说的是赵执信非常仰慕吴修龄的才识,几次登门,遍求吴修龄的《围炉诗话》,可是终不可得。赵执信并非觉得一无所获,因为他从吴修龄的另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一句闪着异彩的话:“诗之中,须有人在”,赵执信佩服至极,于是就把这句话当成了至理名言。诗之中,须有人在;文之中,也须有人在。我很欣喜地看到了,《真水无香》里的“人”。敲敲门,有人在,这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儿。当下许多的散文,里面什么都有,可就是没有“人”,甚至没有“我”,这是让人遗憾的事儿。
按照基督的教义来说,所有远离“心灵和感动”的文字,都是无耻的文字。在《真水无香》这个集子里,我很真切地看到了我所一向看重的“心灵和感动”。这就够了,足够了,因为“心灵和感动”比一切都重要。
不用太仔细地去打量,我们就会看出“真水无香”这四个字里面所包含的禅意。而禅意,一向就是艺术的一种高境界。因此我就在想,如果这个集子里的更多篇幅,再多一些“绕道说禅”的意味,可能就会和“无理而妙”结合得比较紧了。“不可智慧识,不可言语取”,“蝉蜕蝶化,圆转入神”,值得每一位写作者好好地去琢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