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节日
“民以食为天。”吃住行,“吃”字为先。因此,我不能不说到老挝的饮食。
老挝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们的饮食也大多由佛规看守着。佛教徒必须严格持守五戒,但不一定持素,只是忌食十种肉食,即人、象、虎、豹、狮、马、狗、蛇、猫、龟。且日进二斋,过午不食。这是佛教徒的生活习惯。
佛教徒以及佛教徒以外的老族人,一般都是以糯米饭和鲜鱼为主的,少量伴以粳米,饮食风格比较简单朴素。每逢过年过节,才上升到杀猪宰羊。其中,卡族人喜欢拿棕榈粑粑做主食——这是一种用棕榈粉制成的很好吃的饼,是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烤熟的。据说,很多人都乐意将棕榈粑粑视作珍贵食品。卡族人在吃槟榔的时候,有吸烟的习惯,就连妇女也不例外。他们用餐时一般不动用刀叉和筷子,而是直接用手抓饭,即用左手将糯米饭攥成小团直接送入口中。右手,则专门用来搬运菜肴。
菜肴的制作,大多都是对得起“有特点”这三个字的。比如,将肉类和鱼类放在火上烧烤;再比如,将葱、姜、香菜、辣椒、食盐等等作料和肉放在一起剁碎,然后用开水调匀,做成酸肉“剁生”,或者干脆将其炒干做成“剁干”……常见的蔬菜有小白菜、小苦菜、莲花白、野香菜、竹笋、青苔等等;常见的肉食有猪肉、鸡肉、鸭肉、牛肉及鱼、虾、螃蟹、青蛙、螺蛳、黄鳝等等。
老族人喜欢饮米酒,喝咖啡,吸椰汁。茶水,果汁,啤酒,也经常露面。
老听族系的许多民族,除了以上饮食之外,还有蛇和飞禽走兽等等,制作方法也多种多样,一派丰富多彩、琳琅满目。酸竹笋、灰竹笋和其他野菜,在老听族系中自然是司空见惯。酸竹笋是把鲜竹笋埋在铺好树叶的地坑里,呆上5至10天,然后取出晒干制成的。灰竹笋是将鲜竹笋的切片放入陶罐内,再注入澄清的草木灰水,浸泡2至3天制成的。还有一种常见的菜叫“酸耙菜”,制作方法是将苦菜、瓜尖和豆苞等与酸笋丝放在一起煮,煮的过程中再加上辣椒和食盐等等。
老松族系的饮食,不像老听族系的饮食那样丰富,相比之下显得有些单一。大米、荞子、野菜、苦菜、瓜果、生水等等,都是惯常的饮用元素。
在老挝,中国的京菜和粤菜比较受欢迎。菜谱上常见的美食有:火烧冬笋、白糖拌藕片、干烧鳜鱼、干烧鸡脯、青椒鸡丝、葱爆牛肉丝、烤乳猪、冬瓜盅等等。
大体上来说,老挝人的饮食呈现了这样几个特点:讲究实惠,不铺张浪费;注重菜肴的花色和口味;不喜欢太咸的食品;爱甜、酸和微辣。
老挝人喜欢拿传统饭菜招待客人。这些食品大多都带有辣味和酸味。最著名的饭菜有:糯米饭、竹筒饭、腌鱼、考本、拉菜、酸笋、青苔、干牛皮、拌木瓜,等等。考本,是一道汤,是用米粉浇上肉末、椰汁和香料等等熬成的。味道,十分鲜美。拉菜,是一种生冷食品,是将新鲜的牛肝、牛肚洗净之后切碎,再拌以香辣佐料制成的。吃到嘴里,略带腥苦味,但绝对有味儿。尽管初次品尝的人大多有些不太习惯,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也说不定。
野鸟,野鹦鹉,野鸡,野兔,野獾,野鼠,湄公河里的野鱼……不一定你每一样都见过。作为食物一一摆在你的面前,大概你就更是没有见过了。在老挝,可以弥补你的这个缺憾。因为在老挝,几乎人人都是猎人,猎人自会拎回许多的野味来。
LUANG PRABANG的PHU
SHI山下的夜市,被称做老挝的美食天堂。到了那个美食天堂,你肯定会像许多人一样大饱口福。本来想回去了,突然就改变了主意不想马上回去了也说不定。反正,在老挝,绝对会有你喜欢的美食在等着你。吃了美食,再去看美景,那就更有劲儿了。如果你被美景迷住了,来不及进大餐馆去吃大餐了,就随意一点,像当地人一样买个小竹篓,装点手抓饭,就着几只烤鸟有滋有味地吃下去,也会让美景美上加美,心里同样美上加美。
说不定,你还会像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研究人员一样,在老挝的某个角落里发现“老挝谜鼠”之类的千年珍稀呢。那个时候,你可就被荣耀团团包围,甚至围个水泄不通了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