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被寮化
“大溪章溪溪水清,上寮下寮山路平……”
很早之前,我就读过南宋诗人黄斡写的这首山水诗了。自然也知道,诗中所写的“上寮”和“下寮”并非老挝的“上寮”和“下寮”,而是中国福州寿山一带的“上寮”和“下寮”。可是,我在老挝期间,还是禁不住想起了这首与寮有关的诗,想起了中国和老挝的一些共同的影子。寮国。巴特寮。上寮﹑中寮和下寮……一时间,我的脑子里除了“寮”还是“寮”。寮来,寮去,我的心就被寮化了。
好了,还是先把“上寮﹑中寮和下寮”专门拣出来,来说说“上寮﹑中寮和下寮”好了。
老挝,自北而南分为上寮﹑中寮和下寮。
上寮是山区,中寮是高原,下寮是平原。这样一说,你就知道从中国流入老挝的湄公河流得有多欢快了,绝对是一路小跑、载歌载舞去了老挝的。而且,去了老挝之后,还在继续跑,欢快地跑,跑啊跑……
上寮包括丰沙里、琅南塔、桑怒、川圹、琅勃拉邦、乌多姆塞和沙耶武里7个省。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占了老挝的半壁江山。这半壁江山,可谓囊括了老挝的一多半森林、草场和地下矿藏。从这里盛产的柚木、紫胶和安息香等等,出口之后赢得了全世界的普遍欢迎和由衷喜爱,甚至赞不绝口。
中寮包括万象和甘蒙(他曲)两个省。老挝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在这里。这里有著名的13号公路迎来送往,从而使上寮和下寮打成了一片。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居全国首位。一向被称做“扼国土最狭的腰部、当东西两侧藉道邻国出海的要冲”和“中世纪以来老挝的中心地带”。
下寮包括沙湾拿吉、沙拉湾、色贡、阿速坡和占巴赛5个省。是占巴塞古国的发祥地,也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点发展区。土地肥美,堪称“鱼米之乡”。
大体描述了一遍,仍觉不够,因此,我就又掏了一下记忆,想接着描述——
上寮,有“屋脊”之称,尽管是“屋脊”,但绝对是个骑单车旅行的好地方。在上寮期间,我就曾亲眼看见一队又一队的西方少年,在骑着单车跑来跑去,一派意气风发、扬眉吐气的样子。还有不少像半野人一样在露营、野餐的……它们就像是一幅幅的剪影,一一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早穿棉袄午穿纱”,说的就是上寮。因为,在上寮,中午的太阳总是格外地热情,热情得足以融化所有的冷风冷雨,无论是在秋季还是在冬季。
“上寮,呶,我们足下的这上寮啊,实在是个好地方,称得上是个大大的天然植物园啊!”我身边的一位朋友由衷地赞叹。
“而且,还是个不花钱的天然植物园呢!”我说。
在这个不花钱的天然植物园里,不仅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热带植物,还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诗情画意……上有云海,下有林海,犹如仙境一般。刹那间,就觉得,自己变成了神仙。
我曾在上寮的桑怒住过一夜,四周那叠连的群峰、葱茏的万木、争翠的千柯、竞响的水流、清澈的鸟语……至今难忘。当然还有更难忘的,你比如——突然年轻了许多的月亮,出来赶集似的星星,建在山上、与清风和白云做伴的高脚屋,稍不留神就会撞个满怀的不知名的鸟儿,吃了还想再吃的野味儿……多啦。
只可惜,老挝的最高峰——海拔2817米的比亚山峰,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登临,因此也就没有摸得着老挝最高处的白云。
从上寮一路走下,也便牢牢地记住了老挝境内的许多著名山脉——比亚山山脉、宋山山脉、来山山脉、鞘山山脉和赛富良山山脉(长山山脉);以及四大高原——会芬高原、镇宁高原(川圹高原)、甘蒙高原和波罗芬高原;还有一些大名鼎鼎的平原——万象平原、北汕平原、沙湾拿吉平原、巴色平原、班班平原和查尔平原,等等。
河流,那就更多了——除了纵贯老挝的湄公河,还有如网如络的南塔河、南本河、南乌江、南娥河、色邦发河(宾非河)、色邦亨河(宾汉河)、南森河、南坎河、南涅河、南桑河、南嘎丁河、色顿河、色公河,等等。每条河都和“污染”没有任何交情,都是那样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息。
它们,共同组成了老挝的骨骼和血液。骨骼,是强有力的骨骼;血液,是很纯粹的血液。没有人怀疑,这里本来就是一块福地。
“人民军向上、中、下寮和西原北部地区的攻势获得了很大成功。以有限的兵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放了西原北部和上、中、下寮以及高棉东北部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广大地区,歼灭了不少敌人,缴获了大量军事物资,基本上实现了预定打通印度支那南北战略交通线的计划,并控制了越南通向老挝、柬埔寨的6、7、8、9、12、19号等6条东西向公路……”这是我在《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斗争史实》一书中读到过的。我一直都在想,不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很大成功,那才叫怪呢。福地呵。福地自有福地的福祉,福地自有福地的福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