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舞蹈家
我曾在南宁的“风情东南亚”大型歌舞晚会上欣赏过老挝的民间歌舞《Sieng
Teiya K
ThomGNA》,甚是喜欢。因此,在老挝期间,我就一再地向往着,能够再次欣赏老挝的民间歌舞。老挝的朋友们知道了我的这层意思之后,便特意安排,请我去欣赏了老挝的占芭花灯舞、象脚鼓舞、登沙舞和南旺舞等等。
老挝的民族服饰就像彩虹,不断地在我的眼前变幻着……并伴以芦笙、木琴、围钲、芒锣、二胡、竖笛、手鼓、象脚鼓、单面鼓等等民族乐器……感觉系统,一下子就被刷新了,击活了。
我久久地沉浸着……
占芭花灯舞,是老挝最隆重的民间舞蹈,也是老挝民间大型晚会上经常推出的传统节目之一。参加表演者,少则数十人,多则几百人。表演的时候,表演者载歌载舞,气氛如火。占芭花灯舞的主要道具,是占芭花灯,或白色,或黄色,或粉红色。花灯上绘着各种各样的民族图案,写着各种各样的祝福话语,有歌颂,有祝福,有热情,有热望……据说,占芭花灯舞原是宫廷舞蹈,是专门用来在喜庆晚会上向国王和大臣们表示祝福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慢慢渗入民间,成为民间舞蹈大海洋里的一丛浪花。
占芭花灯舞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热闹,还有热切。
象脚鼓舞,多在泼水节、龙舟节、高升节、水灯节等等节日里表演。表演时,表演者一边击鼓一边伴着鼓乐跳跃、腾挪、摆动……力度之美,跃然而出。跳象脚鼓舞,一般是在草场上,也可以是在道路上——在道路上边走边跳。象脚鼓舞的主要道具,显然就是象脚鼓了。因为跳象脚鼓舞往往需要相当的体力,因此跳象脚鼓舞的往往都是一些年轻人。哪个年轻人跳得时间越长,就表明哪个年轻人的身体越壮,就越是受到人们,特别是姑娘们的另眼赏识。
跳上一回象脚鼓舞,自然也就年轻许多了,总觉得。
登沙舞,是黑泰人的一种男女混合舞,表演者也多是青年男女。青年男女围成一圈,欢快的鼓乐一起,圈子便开始了转动了,而且转得有春有夏,有情有意——或是手拉着手边舞边转,或是独自在原地边舞边转,或是男子绕着女子转,或是女子绕着男子转……反正,就是转转转,不停地转……要是哪个踩错了鼓点、跳错了舞步、辜负了“登沙”,就要被罚一杯酒。跳得不像样儿而又不胜酒力的小伙或姑娘,这时候就会显得有些难为情了。跳登沙舞,一般要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它一直就是黑泰的小伙和姑娘们传情送爱的绝好方式。有不少的小伙儿和姑娘,就是通过跳登沙舞这种方式一步一步迈向幸福的大花园的。
想想,的确幸福。只可惜,我不能像黑泰的小伙子那样请热心的登沙舞来作媒了。
南旺舞,也叫“团结舞”,或“团结南旺舞”,我刚到老挝的时候就已经欣赏过了。因为它是老挝的迎宾仪式上的第一个节目——听说老挝人经常地把南旺舞作为迎宾的第一道程序。大概,是它别开生面、热情友好的原因吧。南旺,意思是“圆圈”,它象征着团结,因此处处体现着“团结”的涵义。在表演时,一般是由男子先跳,然后邀请女子对跳。对跳时,或女子在前、男子在后,或男女并肩……每当舞蹈结束时,男女双方都要双手合十,向对方表示谢意和再见。据说,南旺舞源于泰国,但老挝的南旺舞和泰国的南旺舞又各有不同,表演形式也更加多种多样,往往随着旋律的明暗和伴唱的色彩而变化无穷。因为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因此深受老挝广大民众的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到了新年,或婚礼,或生日,或农闲时节,就是南旺舞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南旺舞,的确难忘。不仅难忘,而且越来越旺,在感觉的深处。
除此,老挝的民间舞还有表现渔猎活动的射箭舞、捕鱼舞和孔雀舞,反映劳动和丰收的打谷舞、舂米舞和镰刀舞,张扬竞赛意识的丰莱丰龙舞,用来抒情的月光舞,等等。说是多姿多彩,怕是毫不夸张。
欣赏完了多姿多彩的老挝民间舞,自然也就知道了什么叫“摩喃”,什么叫“卡”和“喃”,什么叫“卡桑怒”、“卡琅勃拉邦”、“卡丰沙里”、“喃达”、“喃兑”、“喃沙拉湾”和“喃马哈赛”等等了。这时候的你,自然就会像老挝人一样满怀信心,热情洋溢了。
老挝人能歌善舞,人人都称得上是本色的舞蹈家。自然,你也就深信不疑了。
更加坚信的是,生命就应该像老挝的民间舞蹈一样,热情奔放,异彩纷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