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绕着一壶茶

(2007-01-15 21:49:22)
分类: 文学评论
                                 围绕着一壶茶
                                                    
       我是一个喜欢喝茶的人,各种各样的茶。可谓,一日无茶,便无精神。在我的认知世界里,一首好诗,便是一盏好茶。茶水可以饮尽,但茶意是饮之不尽的。
       侯珏的诗之所以让我一再地想到茶,我喜欢喝的茶,我想,一定是因为它有着某种茶意的吧——注意,我所说的“茶意”这个词——茶意渗透着天意,也渗透着人意,一定是天意要叫侯珏做一位诗人,侯珏又正好顺从了天意,才早早地就做了一位诗人的。这样的诗人的产生,是非常自然,也是非常合理的。与生俱来的禀赋,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
       如果把侯珏的诗比如茶,侯珏本人无疑就是茶的产地了。这块产地,我是认识的,不仅认识它的地貌和地质,也认识它的地气和地力。这一切,都是好的,才引起了我的兴致,引出我的信任。说穿了,就是对于人本的兴致和信任。
       茶的产地有了信任度,下一步就是看茶质了。对于侯珏的茶质,我对侯珏本人早就说过了,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他不搀假,也不施药,完全是让人放心的。我不相信一个虔诚的诗人会写出不虔诚的诗来。“诗是诗人的影子。只要诗人是虔诚的,那么他的诗肯定就是虔诚的。虔诚,可以说是,比什么都重要。”你看,关于诗人的虔诚,最虔诚的爱尔兰诗人叶芝早就说过了。
       别的都放心了,下一步就是“工艺”了。台湾功夫茶之所以久负盛名,并不是因为它的产地和茶质非常了不起,而是因为它的工艺非常了不起。这“茶艺”二字,就是最早在台湾出现的。当侯珏的诗不断地跳入我的视野的时候,我最惊讶的,其实还是他的“工艺”。这工艺,也可以说是诗艺,侯珏20来岁,就已经切磋得甚是精湛了。
       不信你来看看——
 
                               妈妈,你说我是从屋檐上下来的
                  那为什么我不是一滴水呢?
                  妈妈,你说人都是从门口捡来的
                  那到底是谁丢下我不管的呢?
                     ——《如果我从屋檐上下来》
 
       诗艺虽然不露痕迹,但我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出他的匠心或者功夫了。抛下这透明的诗句、纯真的语气且不去管,光是他的思考就已经很是牵人心肠了。我到底是谁?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他已经进入这样的思维层面了。显然,这是一个亘古的问题,不朽的哲学,他不嫌弃它。不仅不嫌弃,还十分热心地收留了它,并且在心里、在诗里给它安了一个家。无疑,这是一个可爱的家。我喜欢这样的家。相比之下,那些堆放了许多破烂甚至秽物的家,我不仅不喜欢,还本能地充满了反感和厌恶。
 
                               我们已经无法想象
                  如果没有雪
                  四季会成为怎样的
                  失血的孩子
                    ——《雪敲响着瓦片》
 
       不知怎么,上面的这些诗句,突然就使我想起了顾城。也可能是,侯珏和顾城一样,生命里都装满了童话吧——写到了这里,我就又想起了侯珏那时而沉静时而顽皮十分率性的样子——生命里没有童话的诗人,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仿佛从童话树上采摘下来的鲜活的诗句来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孩子才需要童话的,其实大人更需要童话。这个世界,到处都结满了童话,这个世界肯定就会有更多的鸟语花香和莺歌燕舞了。
       写到了这里,我就担心,你会以为侯珏只是一位童话诗人,错了,他的生命里有童话,也有神话,因为他早已不是那些很不成熟的少年诗人了,尽管他也还是一个学生,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的学生。纯真的时候,他是一位童话诗人;深沉的时候,他就是一位神话诗人。他是多维度、多向度的。就像世界上的茶不止一种颜色、一种茶香一样。
       就再来看看,他的另一种维度和向度好了——
 
                              一把剑找不到玉佩,一首诗找不到眼睛
                  一句解释的话找不到你的耳朵
                     ——《绿毛水怪——怀念王小波》
 
                  将军不知去向了
                  祖国的刀口已经生锈
                        ——《国门》
 
       其实,侯珏更多的还是这种维度和向度。从这种维度和向度中,我们看出了他的许多的内在的现实。这些现实,与童话有关,也与神话有关。它们是活着的童话和神话。像这样的诗句摆在你的面前,你肯定弄不清它究竟是来自于一位童话诗人还是神话诗人。因为,它已经把它的“疆域”拓展了,将它的“茶香”加浓了。也就是说,它的可能性,已经尽可能地加大了。
       “我必须认识到生活的非理想性和艰难的现实,必须站到新的方向,寻找更为耐用的材料去建造另一座新的村庄。那新的村庄充满激情与理性,也有水与火,主要由思想和创造力构成,它是美的,健康的,充满力度,而不单是2006年夏天以前纯粹的童年经验与青春冲动。因此今天我要告别,要开启另一扇门。另一扇门,文字的风景扑面而来,血肉生动,痛感强烈……那是一种事业,真正流动于血脉深处的事业。”从侯珏的这则创作手记里,便可看出,他的整个心灵的蜕变了。蝉蜕蝶化,方可圆转入神,侯珏肯定懂得。不然,他是不会把自己派往另一扇门里去的。这扇门,像是上帝的窄门,进去了,才会知道永恒和无限。
       说到了永恒和无限,我就不得不谈到茶道。茶道,是一门大学问,也只有深谙此道的人,才会懂得茶趣。茶趣离禅趣,已经相当近了,近得就像眉毛和眼睛的距离。反正,它们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都离不开“直下承当”。因此就有明理的人说,茶的修持和禅的修持其实都是相通的,因为二者都在强调道的实修实证。说到了这里,我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善于将生活禅的要旨落实到饭食茶饮、行卧起坐中去,落实到举首投足、扬眉瞬目中去,在生活中关照自心,落实禅修,这才是一个真诗人的风范。侯珏已经在体现这样的风范了,因为他已经懂得了茶和水密不可分、禅和道实为同盟这样一个道理。“被清水围绕,生活气息很浓,底部是干净的水,但是空中的声音也不单调,声部多样,适合静听,不宜喧嚣。”侯珏的这些关于诗的言谈,已经表露得甚是分明了。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它的意思显然是说,悟道之人和世俗之人对于同一杯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悟道之人看到的是茶里的“功行”,世俗之人看到的却是茶里的“无眠”。从侯珏的诸如《阳光穿过细雨》之类的诗中,我已经窥见他的“尊人”、“贵生”、“坐忘”、“无己”之境了。不妨来一起细品一下——
 
                              阳光穿过一场绵绵的细雨
                在宽阔的翠绿色背景中
                贫穷只是瞬间
 
                你穿着闪电,你又背着霞光
                你离去再出现历时几千
                尘土黄沙覆盖,破布长衫翻卷
                你弹奏流水弹断了几根草弦
                但是高山依然没有破碎
 
                没有破碎,这地上本无高山
                你因此找不到一朵莲花佩带
 
        中国茶道所强调的“道法自然”,在侯珏的这类诗里,已经清晰可见。这个“道法自然”,既包含了物质,也包含了行为,更包含了精神,三个层面。侯珏已经把这三个层面架为一体,并擦亮了“珍木灵芽”、“动则行云流水,静则山岳磐石,笑则春花自开,言则山泉吟诉”、“心境随茶香弥漫,与宇宙融合”等种种义谛了。无疑,这是一种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
       多向度的选择与多层次的诗美,呈现出了侯珏十分明晰的内在理念。正是这样一种内在理念,指引着他,使茶艺服从于茶道,最终找到茶艺的灵魂之所在,并丰富了茶道的深刻内涵的。至此,侯珏用他的心灵所采摘、加工、浸泡的技艺演示,我们已经可窥一斑了。其茶品,其茶德,其茶魂,也见其端倪了。
       这时候,肯定的,你已经像我一样,体味到了浓浓的茶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