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延桐
谭延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626
  • 关注人气:31,2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云里藏着的诗意

(2006-11-04 20:13:47)
分类: 相关评述
                    流云里藏着的诗意
                                               ——谭延桐散文印象
                                                                                             乔洪涛
 
  翻读诗人谭延桐先生近年来的散文作品,我的心情突然变得透明而宁静。摆在眼前的每一篇每一章,都带着那种细细密密的情感的质地钻进我的心里,让我重有了多年前阅读顾城诗歌的温馨感觉。谭延桐先生本属诗人,写过许多优秀的诗篇,出过厚厚的三大本诗集,如今仍不断有新作问世。他那些略带另类情感而又能刺透心灵的诗作,曾给了像我这样的许多读者许多思索和慰藉,而今,他又把他那只饱含激情的笔指向了散文。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散文竟也能字字珠玑,自成风格,卓而不群。他的散文就像一片一片的流云一样自然舒展,不俗不媚,不妖不腻,又都在一个一个看似零散的片段里藏满了诗意。
  他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在散文的园地中喷发他那好象永远也不会枯竭的激情。一位批评家曾说过:任何一篇优秀的散文,不管作者的笔调是如何冷静、严肃、甚至灰暗,它都应该在这种文字的背后储满作者的大智慧、大激情、大生命。谭延桐正是这样来挥发的:“你听,我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每一块骨头都响起来了,我的整个生命都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了!我该怎样呼唤你呢?什么样的音节才能够全权代表我的意志我的迷醉我的神往呢?闪电。什么都挡不助眼前的闪电。一道又一道闪电。我的幸福在闪电中翱翔着,自由地忘我地翱翔着┄┄你看到通体发亮、浑身带电的幸福了吗?那些光和电都是你赋予的呵!”(《我又回到时间里来了》)艺术中没有激情,艺术之树就会枯竭,只剩下一段腐根朽枝。充满了激情的作品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才会源远流传。他甚至面对一堆枯燥的词语也诗性大发——“昨天记不住、今天抓不住、明天看不见的活物呵,见佛拜佛、见神拜神、见菩萨拜菩萨的生灵呵------理想、信仰、道德、崇高这些词语,它们何罪之有?------为蒙受不白之怨的词语昭雪,其实就是找回人类最起码的尊严,捍卫生命的神圣。”(《为某些词语雪耻》)诗人有一根最敏锐的神经,有一双最睿智的眼睛,有一颗最火热的跳跃的心和一腔最滚烫的激情。这些激情一旦寻找到适当的突破口就喷薄而出,形成刺人心肺的利刃,唤醒麻木的皮肉,并凝聚成厚厚的诗意。
  他的语言是细腻的,这传达着他柔腻并浪漫的内心,传达着上苍赐予他的栖居在他内心的诗意。他有一颗童稚的雪人一般透明纯洁的心灵。看看他在《苹果是一颗心》一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吧:“没有人相信苹果是一颗心。可是,它的确就是一颗心。它是由花朵的灵魂变成的一颗心。花朵怕有人偷走了它的心,就一直藏着,藏来藏去,快要藏不住了,真的就要藏不住了,她一咬牙,捧出来了。”“反正,没人懂得她的时候,她就画呵画。她的画最懂得她。一不小心,她就把她的心尖儿画进去了。”读到这里,我的心都有些发颤,这是如何的一颗细腻而又柔嫩的心啊!这是世间最纯洁也是最美的东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像孩子一样单纯而又倔强的心灵,这是谭延桐先生为我们在这个浊世中开辟的一方精神家园。在这里,栖居着缪斯女神和飘动的流云。
  谭延桐的笔触所挖掘的是心灵内部的诗意,他并没有停留在对具体物象的描摹上,而是以一种具象的诗意的的感觉和语言阐发抽象的心灵和情绪。看一下他的文章的题目就可以感觉到他的独特之处——《命运那里有许多球》、《他的脑袋里容得下思想的千军万马》、《想写一首诗》等等篇章,都是他以饱满的激情、细腻的笔触描绘的浓厚的诗意。
  阅读谭延桐的散文,让我们的心情透明而宁静。
 
乔洪涛补记:
       前两天在别处找到了谭延桐先生的博客,昨天过去留言,今天看到了谭先生的回复。很高兴。我与谭先生相交已久,那时谭先生发我小说的时候,我还在上学读书;一转眼七八年已经过去,可惜都是缘欠一面。其间谭先生与我通信多年,给我极大的帮助和引导,我今天走上写作之路能够坚持,也有谭先生的鼓励。而他又是我欣赏和引为亲近的一个文学前辈,他的诗歌有异质,有深度,而他的散文自成一家,别成风格。03年我去《当代小说》编辑部,与刘照如、刘玉栋先生和李纪钊先生相识,并成为忘年交,可惜此时谭先生已经南下,未能相间。后来,联系中断,但先生所发作品,我一统拜读,心灵上并未远离。几年之后,我也愈渐长大,如烟往事,往事如烟,都成回忆,我有时候想,如果与谭先生早日相识,他也定能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啊。
  我不会写评论,这个2002年写的旧文发在当地的日报,一直没能让谭先生见到,今天不怕浅陋,贴出来,供先生和诸位一哂。
 
          (转自乔洪涛的BLOG:http://blog.sina.com.cn/u/122651616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