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意散文 |
他平生有两大爱好:养花和鼓琴。玫瑰、百合、杜鹃、剑兰、
大丽花、郁金香等等五颜六色的花儿,他养了一大堆;钢琴、提琴、
风琴、胡琴、电子琴、七弦琴等等各种各样的乐器,他摆了一屋子。
几乎所有的收入,他都用来买花和买琴了;几乎所有的时间,他都
用来养花和鼓琴了。给花儿施肥、浇水累了,他就弹琴或拉琴给花
儿听;弹琴或拉琴累了,他就和花儿一起跳舞给琴看……几十年如
一日。似乎,花香就是他的空气,琴声就是他的粮食。
有人曾经这样问过他,老先生,您家里有几口人呢?他不加思
索地就回答,三口,我、琴和花儿。有人就和他开玩笑说,怪不得
您整天乐乐哈哈的呢,原来您妻妾成群呵?他也并不愠怒,还笑着
对人家说,算你聪明,说对了,她们都是我的爱人,最爱的人……
再大的玩笑,他也不会生气的。玩笑就是玩笑,和玩笑生气,那不
值得。
值得他做的事儿,也实在是太多了:读有关养花的书,看有关
琴乐演奏的录像,和花儿谈心,听琴儿诉说……整天地,他忙也忙
不完,就像是世界上最忙的人儿似的。忙来忙去,他也便忙出了自
己的一套经验来,并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生命无花,不
香不艳;生命无琴,不声不响。不香不艳、不声不响的生命又算是
什么生命呢?一来二去,也便有人开始称他为“花痴”、“花迷”、
“琴手”、“琴师”什么的了,他听起来也都颇为顺耳。然而,最
顺耳的,还是他的自喻:生活艺术家。他自认为,没有比他更懂得
生活的了。
有一个年轻人,跑了去拜他为师。他说,你自己就是自己的老
师,干嘛还要再为自己找一个老师呢?两个老师,一个指南,一个
指北,一个说东,一个说西,你听谁的是呢?那个年轻人就认为他
怪怪的。后来,又有许多的年轻人觉得他怪怪的。“怪怪的”这一
称号,也便一下子传开了。有人也便开始叫他“怪老头”、“怪家
伙”、“怪东西”什么的了。他也并不觉得怪。世界原本就是这个
样子的,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像自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一
样地不足为怪。
就这样,花香把他的性情熏染得越来越平和了,琴声把他的心
境浸润得越来越澄明了。他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呵,他以前就跟
野草和响雷差不多,要么绿了,要么黄了;要么惹得人家怒了,要
么惹得人家烦了……总而言之,是花香和琴声改变了他,使得他变
成了现在的心平气和、萧然自远的样子了。因此说,就是让他为花
儿和琴去执鞭随镫,他也愿意。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参禅。”他喜欢六祖慧能的这句话,
因而常常地把它挂在心上,就像是一句咒语挂在心上一样。电闪雷
鸣也好,风吹雨打也好,他只要轻轻地一念,就既不闪也不鸣、既
不吹也不打了。他总觉得,经常地在记忆里进进出出的那位“不倒
翁”,就是他——在一家残疾人服务部里,他听到了一个人愉快的
歌声:“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什,昧
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
路,万万千千不肯修……”循声望去,是一位失了双手、双腿、被
人戏称为“不倒翁”的男子,刚刚结束了他一天的工作,在抒发心
中的感情。每次见到他时,他几乎都是一个动作,用嘴巴含着铁笔
在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地刻钢板……据别人给他讲,那位“不倒翁”
的口头禅就是,工作,工作,快乐地工作……“不倒翁”见服务部
里还有一位哑巴女子,心里总是愁愁苦苦的,说也说不出来;每次
见了心爱的人,叫也叫不出来;更不能像他一样随心所欲地唱歌或
吹口哨……心里就想,呵,和她相比,我既能说,又能唱,实在是
太幸福了……当“不倒翁”向他说起这些时,真的是有一种掩饰不
住的幸福在回响。“不倒翁”的形象,因此也便长久地贮存在他的
记忆里了。几十年来,一直在发着一种奇异的光。他知道,“不倒
翁”是会在他的记忆里长寿的,就像是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
观念、一种精神在他的生命里长寿一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像那位
“不倒翁”,知道“心安既福”的道理,多好呵。
基于这样的想法,他便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幸福。他幸福了,琴
和花儿也看着高兴,因而也都有了幸福的笼罩。幸福也是会传染的。
这不,他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也都被传染了嘛。整个儿地,他就
是“幸福”本身了。尽管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笃爱的名叫“花
琴”的妻子,尽管他已经越来越苍老了,尽管疾病常常地来找他的
麻烦……一家三口,倒也相安无事,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