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2018-08-21 17:12:09)
标签:

戴欣明

以房养老

城市规划

特色小镇

战略定位

分类: 中国房地产主流及权威杂志刊载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戴欣明于20180818日再次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栏目精彩内容一起看: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主持人:51日起,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86日,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落地之后,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通知,决定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此举意味着以房养老保险证是推向全国。以房养老理念,在国外早已经提出了,并且有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式。比如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后推出的反向抵押贷款,就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房产,就是仅有资产人群的养老问题。那么中国试行四年的以房养老保险,效果又如何呢?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本期特邀专家:

戴欣明:中国城市运营和商业地产管理研究中心 主任

吴晋江:资深保险业内人士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解说:少时你养房,老了房养你,你愿意吗?

退休老人一:不愿意,那钱我自己把握着安全。

退休老人二:那几千块钱有啥用,几千块钱拿到了也花掉了。也存不到钱,还不如存房子好。

退休老人三:我没有必要这样做,就像我的养老金足够。

解说:731日银保监会下发通知,为进一步深化商业养老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传统养老方式形成有益补充。决定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

吴晋江(资深保险业内人士):从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个事情到现在,应该有四年了。所以研究的很多,宣传的很多,但实际落地实操的不多。据我所了解,一共大概只有一家保险公司提供了这个服务。然后总共签约的是139单,99户。所以从成交的数量上来看,是非常少的。

解说:以房养老被视为是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中国从2014年开始试点,目前试点的效果如何?截止2018731日,累计签约2014单,共有141户老人参与,累计承保139单,共99户。从数据来看,无论是群众参与度,还是保险公司参与度都不是很高。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戴欣明(中国城市运营和商业地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大家接受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因为中国人根深蒂固了,都是子女来帮着养老。那随着我们的整个的生活富裕以后,大家很多人都能买得起商品房,买得起商品房以后,他更多的希望这个房子,是不是能够留给子女。留给子女以后,子女来对他们进行养老,这样的一个模式呢,他们实际上还是很容易接受的。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吴晋江(资深保险业内人士):首先一个,这个保险公司必须要参与到这个里面。但是保险公司会担心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签了这个保单或者合同以后,那如果房价以后跌了怎么办?这是保险公司所担忧的问题。那么作为投保人来讲,老百姓来讲,他也有个顾虑,就是如果签了这个保单以后,那以后房价涨了怎么办?那另外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我们目前很多行业不够规范,比如说,你要做这个事情的话,你对这套房子要进行评估,评估怎么样能让双方能够接受。评估这个行业是否规范,还需要有政府、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以及我们的投保业主,几方来进行协作才可以把这个事情落地。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解说:参加以房养老之后可以领多少钱?根据房产价值和老人年龄的不同,领到的养老金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房产价值越高,老人年龄越大,领到的养老金也就越多。以70周岁,有价值500万房产的,男性老年人为例,根据目前的保险费率表计算。扣除延期年金保费一年约3万元和保单管理费,每月老人拿到手的养老金约为1.85万元左右。但如果在一般城市,房产估值100万,那么每月拿到的养老金在3700元左右。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戴欣明(中国城市运营和商业地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目前都是一个按市场价估值,大概评估以后你的市值只有50%。那50%以后,它扣除一些它的中介费用等等各方面,它也按15年期来计。那15年期来计的话,不同城市可能是略有不同。计算方式方法,总体来说还是类似的,只是说房价它本身的基数不同,那到各地以后,那他这个老年人每月的,每年和能拿到的收入,基本上也是略微不同的。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凤凰卫视采访-戴欣明谈:“以房养老”市场的现状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解说:以房养老是对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形成一定的挑战。在中国,老年人通常的做法是,在百年终老后,将房产留给自己的下一辈。以房养老,将房屋处置权转移给保险公司,较难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其次,由于中国房屋有70年产权的规定,构成以房养老操作层面,具有一定操作程度的不确定性。

吴晋江(资深保险业内人士):各地会有一些政策出来,但是这个政策如果没有国家的一个对于房屋的产权永久产权,这个方面,有个明确的法律之前,我认为这个事情要推行是比较困难的。你必须解决这个永久产权的问题。

主持人:以房养老的操作原理是,将住房通过一定形式的金融保险机制,实现价值的流动,使得老年人在工作期间积累的房产,能够在其晚年带来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从而对养老保障发挥相应的功能。早在2013年,中国开始提出,鼓励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2014年和2016年分两批在全国的部分城市开展了试点。但是,从试点情况来看,业务开展的并不理想。截止到今年6月底,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相关的业务。尽管如此,中国依然要将以房养老推向全国原因又为何呢?

解说:有人总结指出以房养老看起来很美好,在经济层面来看,根本就不划算。房产反向抵押后,如果房价涨了,保险公司能赚钱,但领取的养老金不变,消费者就吃亏了。如果房价下跌,保险公司会亏钱,就会拒绝承保。而偏偏以房养老是一个长期产品,面临房价波动的不确定性。

退休老人:这个房子你作为养老金,你这个房子还有孩子,孩子还有孙子。是不是,这是一笔家传的财产,拿去做养老金呢,以后就这个钱就没了。是不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就是一样嘛,怎么也都想着子子孙孙嘛。

解说:做了一辈子房奴,为的就是让子孙省省力。到头来再抵押给保险公司,不是白费力气了吗?对此有专家给出了解决之道。

吴晋江(资深保险业内人士):如果这个房子,所在的城市评估为300万。那么考虑到以后可能会把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对吧。但是你如果在这之前,如果买一个300万保额,或者保额更高的一个保险。因为你买终身的保险,其实300万保额,你保费不需要很多的对吧。十年二十年交完了,然后你再把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你是不是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帮你养老对吗。但是你不用担心,为什么呢,你有300万的保额,身故以后一定会赔的。这300万保额给到谁呢,给到你的受益人,就是你的孩子。

解说:30岁的男性为例,在二三线城市有一套价值100万的房产,同等价值100万的身故保障金。每年缴纳19800元,缴费期20年,自然身故之后,子女即将得到100万传承金,意外身故将得到200万传承金。

吴晋江(资深保险业内人士):相当于我一定会把这个钱,留给我的儿子或者女儿的。那这样的话,父母生前到了老的时候,50多岁60岁的时候,他就可以把这个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每个月给他现金流,对吧。子女不是原来担心你这个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最后这个房子又不给我了嘛,但是可以给他300万的保额的身故赔偿金,相当于把房屋这个价值赔给了,就传给了下一代。

主持人:抛开产品和制度的问题,以房养老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从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来看。以房养老保险最现实的需求群体,虽然是小众的,但是规模不容小觑。形势也有向好的一面,在严峻的421家庭结构之下,房产价值固化和养老照护需求困境之间存在着矛盾。以房养老是化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次,中国有100万个失独家庭,而且每年都在以约7.6万个的数量在持续的增加,以房养老的刚需群体正在扩大。有业内人士表示,以房养老扩围有待加强制度设计,推动以房养老扩围,除了自上而下的市场化运作,逐步发展。更需要将其纳入市场化改革顶层设计范围,在法制保护、政策引导、市场配置、行业发展等方面, 加强规划和统筹协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