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戴欣明的专家观点值1000万说明了什么?

(2010-01-25 22:38:32)
标签:

房产

房价

1000万

戴欣明

深圳

杂谈

戴欣明的专家观点值1000万说明了什么?

——应用动态的思维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灵魂

戴欣明回答记者问

 

    近来我的一个观点,深圳房价在3-5年能过达到均价6万的高点,引来投资客1000万豪赌,如深圳著名专家南云楼所言:其是个“应然判断”,认为那个时候房价不可能那么高。

 

    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有记者问,您的一个观点价值1000万,不单成为中国专家的豪赌记录,也成为中国最贵的专家观点,您怎么看?

 

    这事我还真的没有怎么想,真难正面回答!

 

    我的观点也是有数据支持的(详见各媒体报道),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炒作,开出1000万豪赌的不是我,我也明确表示:“我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目前来自社会上各个层面的信息表示,对于我不参与赌局表示支持,是理性的表示,是房地产理性思维的表现。我感谢那些支持我的人。

 

    专家观点值钱是应该的,但是一个观点能值1000万,的确是少数,这说明,有无数的人不理解“房价”而字到底意味着什么?用这样的行为举动表示不满也正常。但是深层次上让大家关注为了房价走势,起到了经济的作用。

 

    在对记者的对答中我说,房价体现了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是经济总体发展的一个表现。无数的人只是不愿意接受现实,也是“应然判断”,心情可以理解。日本二战后,一片焦土,一套别墅几百日元(几百日元),现在是多少大家都清楚。80年代中期,石油每桶几美元;茶叶蛋5分钱,现在相同的茶叶蛋要1.5元;馒头5分钱,现在相同的馒头要1.5—2元,这说明货币购买力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如果现在2元的馒头,过了5年卖到4元,5年时的6万房价相当于现在的3万,如果说现在的房价上涨一万大家并不感觉不能接受。就像2003、2004年间房价5000多元认为房价太高,但是到了2009年人们普遍可以接受10000-15000左右的房价也是一个道理,相当于接受当时的3500房价左右,也就是说用固态的眼光看待房价,看待物价,看待事物大家会认为我说的很狂妄,不负责任,但是如果换成动态的眼光你就同样会加入支持我的行列。

 

    专家的观点应该值钱是正确的,应该的,因为我的每一个观点的背后都有我的系统思考,实证研究,但是一个观点值1000万,我认为不应该,如果我这个观点值1000万,那么我的其它观点就能值1个亿,因为这个观点在我的众多观点中真的算不了什么!

 

    问到“徐牛赌”,我认为那是个闹剧,一个非理性的闹剧,不想我,处处表现出来的是理性。说他们是闹剧,首先因为他们赌了,这是第一错;而赌的却是那么一天的房价,这是第二错;非理性,更显赌的本色,明显看出他们都不懂房地产,这是第三错,所以即使是“胜利者”也成为一个误导大众的人,看房价走势就可以看清楚,还敢称自己为专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徐滇庆还算理性,知道动态的分析问题,但是他错在不能像我这样用多学科的思维模式看待事物。

 

 

 

链接部分观点解析:更多观点见媒体报道

《南方都市报》:戴欣明为“6万论”再添柴

 

    戴欣明在原来的3条理由上,为“6万论”又增加了几个新支撑。一是,深圳未来的人均GDP足以支撑高房价,他指出,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楼价到6万-7万元/平方米很正常。而深圳去年人均GDP已经是9万多元(据记者查询,去年深圳人均GDP为9.3万元,折合约近1.4万美元),如果以4年为期,年增10%,到2013年,深圳人均GDP将达到2万美元,那房价达到6万元/平方米完全有可能。二是,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依然是脸面经济,民众喜欢买房子,“总是比谁有房子,而且谁有很多房子”。三是,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戴援引一些研究数据称,1985年的100元,相当于现在的2600元,基本上一年差不多贬值1倍,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贬值的话,五年后也许会觉得6万元的房价很正常。他更指出,未来只要猪肉、大米、蔬菜这些价格不要暴涨,我们所面临的通胀的危险就是隐性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价无论涨到多高,都应该被市场经济认可”。

 

 

 

戴欣明工作室:www.daixinming.com

 

 
戴欣明本次观点被赌1000万事件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0-01-26 21:00    截止时间:2010-03-26 21: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