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力量”如何影响楼市?

标签:
戴欣明营销策划山寨房山寨力量楼市房产 |
房价盘整际,“山寨力量”屹立时
戴欣明在《深圳电视台》首次房地产大型论坛上做主题演讲
发表独家观点,各权威及主流媒体报导
与会还有专家王峰、高海燕等,深圳电视台刁铁勤、万荣、徐庚华等
房价盘整际,“山寨力量”屹立时
作者:戴欣明
本文刊载在《深圳商报》2008年8月29日星期五
戴欣明按:中国房地产需要“山寨房”、“山寨力量”,各种形式房地产开发模式、各种声音以及各种营销策划模式的共存才是市场解决之路。今天戴欣明首次并独家提出这样的概念,希望引起房地产精英们广泛的注意,思考房地产出路,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做出贡献。
前段时间“山寨机”搅动手机市场,“主流”厂商大为震惊。“山寨机”之所以可以大行其道,源于核心技术的破解,但是更主要的还是“主流”手机的价格。房地产市场虽然并没有形成“山寨房”,但是已经形成“山寨力量”——关注房价的群体。
笔者认为,在当前这个营销经济时代,伴随着房地产市场买方市场的到来,从需求方定义产业已经成为必然,未来整个房地产业有一个重要的趋势,房地产是个为置业者创造居住价值的产业,从置业者的角度考虑,营销就是有价值的内容,有价值的内容,就是营销。谁能把营销与内容做到天人合一,谁就能真正赢得未来的房地产市场。
现在,深圳民间各种“山寨力量”正在摇旗呐喊,“合作建房”、“万人团购”,这些都在成为营销事件,深圳独有的房地产剑客群体不遗余力为一些有需要的客户发帖发图,博客营销也是方兴未艾,网站营销更是风风火火,另一方面,独立策划人,营销教练,顾问公司都从不同的层面挖掘房地产价值,无论怎样,只有把真实的价值反映出来,营销才有价值。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此次过山车般的跳空之前,一直是卖方市场,有营销,但是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有非常大的不同,以至于被其它行业认为房地产营销水平太低,也因为如此,房地产营销策划人员大幅度流失,剩下的人更多的是有种信念支持着,也如笔者在房价暴涨,营销缺失时所说:“一个行业不用营销,说明这个行业一定是出现了大问题。”类似这样的信念让一些个人、机构突飞猛进,不断衍生新的营销力量。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些“山寨力量”,因为社会是分阶层的,就像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手机一样,房子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居住属于他的阶层的房子,这些房子都需要用自己的营销方式找到对应的阶层,比如富豪就不会参与“万人团购”,白领也不会参与“合作建房”,但不能因此就否认这些形式的营销方式,也就是说,营销也是分层次的,不论那种营销方式,只要搭建了开发商与置业者之间的桥梁,那我都认为是有益的。不同的房地产项目的价值也通过不同的营销渠道、平台、媒体、策划人的整合传达对应的阶层,哪怕就是“山寨力量”,只要对买卖双方都有价值,我都认为有存在的价值。
回顾深圳房地产市场,因为主流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的唯一性,一时间鹤立鸡群,呈现“洛阳纸贵”的态势,以至于看到的只是软文与广告,很难看到有价值的内容,这在卖方市场是正常的市场表现。近来深圳电视台地产营销有个实质性变化,广告费用降一半,推广时间增一倍,有价值的内容贯彻节目始终,这无疑是主流媒体发力营销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媒体、策划人等开始在客观地反映房地产价值,这种风气正在婀娜飞舞。
当“山寨力量”蔓延之际,“山寨房”似乎也开始欲动,像新疆最近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改善职工住房条件,8月起可继续单位集资建房,或许理性的房地产更应容纳各种形式的开发模式。
在未来,随着网络等多种媒体方式的综合利用,资讯的发展,“山寨力量”、“民间力量”、“政府力量”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都将各行其道。也就是说,在买方市场下,民声左右着需求,专业人士指引着需求,政府人士引导着需求;综合需求决定房价,需求支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态。而把炒作标榜为营销的,无论是何种表现形式都将注定其生命的短暂性。
(本文系戴欣明策划机构首席顾问,策划人)
作者:戴欣明
本文刊载在《深圳商报》2008年8月29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