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政府从两年前开始救市
作者:戴欣明
现在,很多无知的人喊着、嚷着、嚎着让政府救房地产这个市,殊不知这些喊着政府救市的人是多么的没有水平,难道政府没有救市吗?因为房价大幅度下跌就要救市,难道救市就是让房价在暴涨才是救市?
戴欣明认为,政府真正的救市开始于2006年的9070政策。2006年6月,“9070”政策刚刚出台,戴欣明认为政府开始救市了,并在一次公开演讲中首次提出一个观点,(应该也是中国首次提出买法市场即将到来的第一人)深圳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大部分地产项目最多用2-3年的时间“变成”买方市场,当时没有人相信戴欣明的观点,很多人以惊愕的面容对待戴欣明的说法,认为戴欣明疯了,甚至差一点成为赌局,只是戴欣明不是好赌之人。如今买方市场已经成为了现实。其实,剖析这个观点很简单,一是“9070”政策下生产出来的房子要在2年左右的时间推向市场,这些房子成为主流;二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就是政策性市场,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而“政策性市场”的最主要特点是对过渡投机的抑制,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安居乐业;三是豪宅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其中一小部分还会是卖方市场的原因,由于深圳土地资源的稀缺,这部分住宅中的大部分还将以“资源性卖方市场”为主导,这样就为楼市的买方市场打下了基础。目前这种趋势已经蔓延到广州、北京、上海,还将向其它二三线城市推进。
哭嚎着让政府救市的人对房地产不是不懂,就是另有所图,不碍乎有这三只类型:一是:看不清房地产局势,嚷嚷着让自己既得小利能苟延残喘;二是习惯暴利的人,我们可以看看,中国除了哪些国家垄断的行业那个不是买方市场,几乎都是,但是同样他们都经历过暴利阶段,甚至比房地产的暴利还多,如今,他们能有10%的利润已经去庙里烧香,祖上祭拜了,甚至很多行业的企业就是靠现金流来生存,别看他们的资产N个亿,如果立即清盘,他们的财产可能还不如街上的乞丐。中国房地产(专指住宅部分)特别是关系到民生的住宅产品必须得到控制。房地产市场管理出现明显的分化,这种分化就是让“市场化管理”、“强制性管理”与“保障性管理”三分天下政策思路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使命。由于后两者的迅速发展。这几年靠所谓市场化发展起来的房地产项目必定会受到巨大的波及,进而进入“半政策市场”状态,并将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主导深圳乃至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国房地产均衡状态即将到来,这都是政府救市的结果。三是:沽名钓誉之人;《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虚伪矫饰以猎取名誉。”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长远来看,高房价对于个人、组织、机构都没有好处,政府救市让房价回到它的合理价位,不同阶层的人能够买得起属于他们阶层的房子。这一点,政府实实在在地做。可以说人无完人,政府在2006年之前的很多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从2006年开始救市的时候,房地产火焰在2007年的高涨就是正常的,就像高速行驶的火车,要想刹车反而会出现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戴欣明说,未来最长2-3房地产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的原因,而不是立即变成。
美国的次级债危机是的引发不是房地产本身,而是金融体制造成,金融机构纷纷降低门槛,向低收入人群,甚至是没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发放低息按揭贷款。很多人错误地理解成是美国政府干预的结果。
过去,中国房地产的错误主要是在思维上的错误,很多不懂房地产的人在制定政策所为。而这个局面正在改变。从中国的整个经济环境来看,中国的整个经济结构目前是非常不合理的,比如,我们汽油就在享受着高出美国7-8倍的价格(却有很多不明究理人认为中国的汽油是最便宜的),而美国在享受着世界最便宜的汽油,却在向地球能大吐苦水。在中国,一套基本住房,对于一般购房者3辈子也不能够还完贷款。发达国家产品在中国生产是卖出价却是出厂价的15倍,甚至更高。中国的服务业服务费用低廉,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来看,中国的各类产品却享受着发达国家十数倍的价格……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的完善任重道远,房地产经济的无序及过渡发展对于开发商、炒房者都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现在的市场状态不就是这样!戴欣明指出,中国的房地产经济的良性发展前提是“产业链经济”要得到发展,专业化服务业得到发展,而不是“住宅房地产”一项得到发展,这种发展应该的均衡的,不然就会成为,穿着“的确良裤子,包米面肚子”的饥民;住着豪宅,过着上顿不知下顿的贫苦经济生活。应该感慨的是政府正在改变这些人将要可能出现的局面。
戴欣明对于中国房地产界救市论的阐述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