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任何科学工作者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对象的属性进行判断。如果知道了对象的属性,研究者就可以针对该属性进行处理或解释。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简单的单质体,那就对它进行归类(判断它属于哪一种上位类型,根据其上位类型的属性确定它的基本属性)。假如研究对象是一个属性未知的较为复杂的复合体或综合体,那就有必要对对象进行分析,缩小研究范围,以方便我们取得比较好的研究结果。
分析有两种,一种是把对象切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不具有整体的属性,例如我们把人分解为头部、胸部、腹部、腿部等等“部件”,每一个部件都不具有人的属性。另一种是把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例如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这种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性别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属性。我们对句子的语法分析相当于前一种分解分析,而我们这本书所讨论的是后一种,把世界上所有的语言进行属性分类。它的目的也是为了揭示人类不同语言的不同属性。
在一般的分类研究中,研究者首先要设定分类标准,理想状态下,该标准要求对内具有一致性(即同一类别中的成员具有相同的分类属性),对外具有排他性(其他类别中的成员不应该具有本类别成员中的分类属性);其次分类要符合逻辑原则:划分子项的总和等于其母项,不能溢出也不能空缺。分类的标准根据研究的需要来设定。因此,研究目的不同,分类可能完全不同。
语言类型实际上就是语言学家对世界上所有的语言进行划分的结果,即语言的分类。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因此分类也就不同。因此,世界上的语言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每一种分类都有自己目的,或者都有自己的解释价值。当然,也有些分类是我们认识对象的需要,即为了我们方便地认识对象所进行的分类。
然而,要给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首先是因为世界上的语言数量太多,目前世界上还存活的语言大约在5000种左右(不过有大量的语言正在消亡过程中),有许多语言或许从来都没有被人调查过;其次是每种语言都处于演变过程中,今天你调查并确定了某种语言中的某一现象,明天它可能就发生了改变,这种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某些分类工作;再次,由于语言演变的动因之一来自于语言之间的接触和影响,因此语言和语言之间的界限也并不像逻辑要求的那么清楚。这些都给语言学家对语言进行分类带来不少麻烦。因此,语言的类型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界限清晰。
所以,在许多情况下,某些语言的类型并不是单纯的,而是某种类型倾向。即它主要表现为某种类型,同时也在少数情况下具有其他语言类型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