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永远都应该是学生的楷模
(2010-04-27 14:20:29)
标签:
教育 |
2.1 教师永远都应该是学生的楷模
年轻人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时间观价值观将决定民族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年轻一代尤其是作为今后知识精英的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然而在上面我们所看到的背景之下,要让大学生在高校的四年内培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良好的社会工作和社会生活心态,让他们能够从容冷静地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寻找到合理的人生目标和定位,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在教育上还有很大的可塑空间。在这个可塑空间里能够有所作为的理应是高校教师。如果高校教师放弃了这项工作,那么填补这一空间的只能是网络虚拟世界。而网络世界中无奇不有,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如果无人及时加以点拨,学生很可能迷失于网络世界,由此而走向堕落和叛逆的可能性大增。因此,高校教师对此绝不该袖手旁观。
对以往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现实世界中的模范和榜样。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其地位甚至远超父母。然而令人心碎的是,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太多的教育不规范现实打碎了学生心目中教育者的高大形象。而高校的官场化、学术腐败以及大学城的孤岛效应正在使这个本就遭到破损的形象更加残败,令人痛心。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即使有在教育学生方面试图有所奉献的教师,也由于大学城远驻郊县,而难有作为。以上种种因素的结果直接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度总体上不断下降。
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校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何重塑教师的尊严和作为师表的楷模?
想当年,一代名师蔡元培、陶行知、闻一多、陈寅恪、梁启超、鲁迅、马寅初、梁思成、刘海粟、周小燕、竺可桢、谢希德、孙敬修……为无以计数的学子们所崇敬、所追随。所有这些名师无外乎具有令莘莘学子们痴迷的两方面的魅力: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学术修养。只有具备了这两项,他们才能成为一代宗师,成为耸立在学子们心目中的泰山。而也只有具备像他们那样的魅力,才足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社会,任何人的任何花言巧语都已经无法让学生对任何人产生任何好感了。唯独真实的人格力量和真实的学术实力才能令学生信服。
因此,现在要让大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并进一步对教师产生崇敬心,要让大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首先要具有人格力量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因此,如果一个人无法给学生以人格力量的召唤,也无法给学生以学术和知识上的引领,这样的教师实际上已经被学生所抛弃。现今的大学校园里,学生见了老师不打招呼,课堂上学生睡觉,这样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便是被学生抛弃的见证。
当今社会什么样的人格修养才能让学生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