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ovefaye2002
lovefaye200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311
  • 关注人气: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电影的魔力(三)——草根情怀!!!

(2013-03-06 20:47:09)
标签:

香港电影

草根情怀

岁月神偷

古惑仔

周星驰

娱乐

分类: 电影评论

香港电影的魔力(三)——草根情怀

 


不得不从刚刚获得“金猛龙奖”最佳影片的《寒战》说起,虽然打着“十年来最好警匪片”的旗号,又在票房和口碑上获得双赢,还是明年香港金像奖的头号种子选手,但影片总是在讨论“法治和人治”的社会学命题,又在警察部门一丝不苟的模式化工作流程中宣扬“香港是全亚洲安全系数最高的城市”。而老港片中的香港却是一个充满了毒赌黄的罪恶都市,古惑仔在喧闹的旺角街头博命砍杀,白粉仔在昏暗的廉租屋里吞云吐雾,赌徒们在麻雀馆里一手自摸不亦乐乎,舞女们也在夜总会里陪人欢笑放荡形骸,市井化的生活场景,市民化的口头俚语,都让人觉得非常亲切自然。更重要的还是草根阶层的反抗精神,有的通过恶搞反讽来消解权威精英话语,有的则通过奋起抗争来博取个人权益,当陈家驹违背了所谓的警例对着属于上流人士的大反派一顿猛K时,我们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民众是多么的心潮澎湃。而如今的《寒战》中,那些能将警例倒背如流的高层白领们,却始终给人一种冷冰冰的距离感,他们在宽敞明亮的高档住所中熬夜工作,却从来不会去庙街的巷口吃一碗热腾腾的鱼蛋粉!

 

草根情怀的缺失,正是如今主流港片虽然结构严谨制作精良,却很难引发影迷认同感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曾经的老港片,却时常会在不经意间凸显出主人公的草根性,比如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民国烂衫片,《醉拳》也好,《林世荣》也好,只见一个个顽皮的功夫小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衫,同穿的更为破烂,又游戏人间的“老顽童”师父学艺,最终打败了衣着光鲜的大反派。而九十年代的《古惑仔》中,浩南、山鸡、大天二们都是屋村长大的孩子,他们从小在足球场被人欺负,然后进了社团之后又去街头打拼,不是看场子就是拿刀砍人。摄影出身的刘伟强通过粗粝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破败的贫民窟景象,影片中不停出现的市井俚语、粗口和荤段子也给人一种亲切感,因为每个城市的街头混混都是如此。然而从第四集《战无不胜》起,古惑仔们纷纷上位当上了堂口老大,开始了西装革履,冠冕堂皇的社团白领生涯,反倒同观众拉开了距离。尤其是第六集《胜者为王》,陈浩南当上了洪兴的总舵主,山鸡也成了三联帮的接班人,当青春豪迈草根落魄被功成名就养尊处优所取代时,《古惑仔》系列也就彻底丢失了它的灵魂!

 

2010年的《岁月神偷》之所以唤醒了我们对老港片的温馨记忆,就是因为片中的永利老街虽然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印记,却在邻里间的相扶相持相亲相爱中散发出浓郁的人情味。而《功夫》中的猪笼城寨也是对邵氏老片《七十二家房客》的致敬,虽然居住条件艰苦,却总能化苦为乐,这便是《新难兄难弟》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草根精神所在,邻里间平时总有磕磕碰碰,却能在危难时刻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所以当《笼民》中那些穴居的底层港人边吃卤味边打打小牌时,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快乐,反倒是如今港片中,那些住在现代化高楼大厦里的孤男寡女们,因为与隔壁邻居的陌生疏离而成天孤独忧郁,愁容满面,患上了各种心理症状,所以导演们更愿意将画面跳转到新界的乡野中,去感受那种朴实的农耕情怀!

 

“反智”也是香港电影草根性一种体现,往往那些高学历,高地位的人都会表现得很愚蠢。《食神》中的“哈佛大学,双硕士学位”就因为他的迂腐而被反复来拿嘲笑,而警匪片中那些毕业于英国皇家学院的“警队精英”们也总是在实际办案中体现出刻板教条的一面。所以比起飞虎队督察Mike那循规蹈矩的严谨作风来,观众更喜欢“烂鬼东”这种自由散漫的老油条,而在传统和现代的对立中,老许那脏兮兮的手工烤鸭店也比对面明窗净几的流水化工艺炸鸡店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

 

而无论是校园青春片,还是监狱风云片,曾经的香港电影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草根阶层对权威话语的抗争,成就了无数光辉耀眼的银幕形象。宋世杰那一句“官啊”喊出了天下百姓的心声,比你拼命吹嘘自己城市的“安全系数有多高”不知高出了多少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