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近乎失传了的电影语言
(2011-09-30 11:33:55)
标签:
港片电影语言白蛇传说青蛇倩女幽魂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那些近乎失传了的电影语言
从《画皮》到《新倩女幽魂》到《白蛇传说》再到《画壁》,任凭那些90后的小女生们乐得前俯后仰再哭得稀里哗啦,我都丝毫不为其所动,反倒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因为那曾经熟悉的电影语言,到了如今这些古装大片中已经近乎失传了!
一、影片前奏:
记得当年许多港片,都会在影片片名正式出来之前来一段颇有气势的前奏,比如《男儿当自强》中白莲教主的神功护体刀枪不入,再比如《新鹿鼎记》中鳌拜将天地会刺客撕碎后的金鸡独立,还有《东方不败》中东方不败将朝廷命官头扭下来后的腾空回旋,都将大反派的高超本领在视觉效果上予以最大限度的神化。而在续集电影的片头,无论是《人间道》、《英雄本色2》还是《古惑仔之猛龙过江》,都会把上一集中的精彩片段拿来回放,而《风云再起》干脆将黑木崖之战再度重演一遍,这样一来自然表明了与上一集电影的连贯性。如今这样的影片前奏,基本上已经绝迹了,好不容易《白蛇传说》前来了一段,却因为拙劣的特技效果而丧失了它的气势!
二、自制模型:
如今的电脑特技早已发达到“只有想不出,没有做不到”的地步,所以水漫金山的白蛇青蛇都不再是土模型,而是电脑特技制造出来的虚拟场景。然而“高科技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吗,至少在《白蛇传说》中不是,那些数字画面同前景中的人物的融合度是那么差,远不如当年那白蛇青蛇和金山寺的模型。而在老版《倩女幽魂》中,土模型版兰若寺的破旧景象也远比《新倩女幽魂》中精心打造的兰若寺看的顺眼,别忘了还有《人间道》中的蜈蚣精,其实也是模型,经过特殊的摄影处理之后,却比那些电脑动画效果显得更加活灵活现!
三、三镜头法:
老港片中人物施展武功法术时,往往采用“三镜头法”来表现,先用特写表现出手动作,然后手风一扬,灰尘即出,将功力的气道用镜头外观化了(如果是飞剑和暗器的话,则用第二个镜头来表现它们的运动瞬间),最后一个镜头则是击打的效果,镜头切换之快,足以体现出力度感。可如今经常是全景拍摄,人物全身都动,出手动作和击打效果也没有明确的分镜,顶多在打斗双方的特写中来回切换,这样一来,力度感自然就减弱了许多!
四、口中唠叨:
你一句“涛涛大浪”,我一句“踏浪而来”,你一句“送他下火海”,我一句“那也未必”,老港片中的对战双方经常边打边唠叨,生怕观众不知道他们的武功和意图似的,但这样一来,也将语言和动作相结合,让几分钟的打斗变得不那么乏味。反倒是现在的武侠功夫片,打的时候一门心思的打,即使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也不愿多说半句废话,那些相互唠叨的趣味感也就消失了!
五、腾空而起:
说是腾空而起,其实就是整个人物占据了大半个画面,而背景是天空的颜色,这又是电影魔术的奇效之一,那些没有武功底子的明星演员,只需这样摆摆pose,然后摄像机对着他(她)仰拍一下,根本不用吊威亚就能展示轻功的魅力了。这显然比《卧虎藏龙》中两个人在竹林中飞舞,摄像机又对着他们全景拍摄更具真实感,当然那是唬老外的,而老港片的这一套才是给咱中国人看的!
六、剑气碎尸:
《水浒传之英雄本色》中林冲钢枪一挥,刚才还耀武扬威的高衙内顿时便成了两半,其中一半还在最不饶人——“现在我死了,你又能把我怎么样?”而《东方不败》中的剑气更是将碎尸变为一种轻而易举的手艺活。除了剑气碎尸之外,还有掌风一过,对方便灰飞烟灭的场景,其实这些都是靠降格拍摄和快速切换所营造出来的视觉奇观。而令狐冲用剑在石碑上刻字的画面,也是尽显写意主义美学的精髓,反观如今的武侠片,场面拍得太实在,一招一式非要让你看清楚,效果却不经意间打了折扣!
七、蓝色烟雾:
在老港片的黑夜打斗中,经常会采用蓝色滤镜下的烟雾来渲染气氛,从而增添人物和打斗的神秘感。可如今的古装大片,画面却显得越来越干净,没有烟雾,也没有飞屑和花瓣,总让人误以为这不是电影胶片拍的,而是高清摄像机拍的(的确不少影片也是这样做了),太缺乏质感了!
八、快速节奏:
其实如今的古装大片,除了那几场重头武戏之外,其他时候都不知道该如何拍,时常节奏缓慢,情节拖沓,话语也无趣,节奏感就这样丧失在无聊的文戏之中。而像当年《青蛇》那样在色彩、造型、动作、剪辑、音乐和对白上共同造就了整体美学风格的和谐统一,要的就是一个“快”字决,正是这个快节奏,才让影片显得酷炫无比,即使在当下这个电脑特技泛滥的年代,再来回顾它也会认为它是视觉系的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