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回归”第30届香港金像奖!!!
(2011-04-18 13:12:45)
标签:
香港金像奖打擂台谢霆锋刘嘉玲徐克狄仁杰线人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游戏精神“回归”第30届香港金像奖
以往香港电影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它的游戏精神,表现为反智、戏仿、高密度的打斗和笑料堆砌、不在乎逻辑的天马行空。而新世纪以来的香港电影之所以越来越陌生,主要就是少了那份游戏精神,过于追求细节和逻辑,影像也变得沉稳凝重起来,一板一眼的叙事反倒让人感到不习惯。不过王晶、刘镇伟、黄百鸣等人吃老本的那些流水线作业,又走的是另外一个极端,太过游戏精神太儿戏了,两股力量同时在透支着香港电影的信用度,如果再不北上神州的话,那灭亡的速度恐怕会更快!
还好刚刚结束的第30届金像奖又让我们看到了香港电影人那恰到好处的游戏精神,除了“最佳亚洲电影”外的几乎所有奖项都由港人所获得,自娱自乐一团和气。苏兆彬那游离于香港电影美学体系之外的《剑雨》轻轻松松食白果,而最具港味的《打擂台》却从一干大片中意外杀出问鼎大奖。由于今年缺少了《投名状》和《十月围城》这样一览众山小的得奖大户,所以奖项相对来说较为分散,最大赢家《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也不过抱回六奖,而第二大赢家《打擂台》只有四奖在手!
由于投资最大,场面也最大,又在康城影展见过世面,所以《狄仁杰》获得六个奖项也是理所当然,特别是四个技术奖项——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视觉效果,对于这样一部华语高概念大片的典范之作来说可谓实至名归。不过把最佳导演颁给徐克没点游戏精神还真不行,因为曾经将游戏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徐老怪除了在场面上做足了功课外,在情怀上却无比中庸,没有一点“沧海一声笑”的豪迈和“笑红尘”的潇洒。而把影后桂冠给了刘嘉玲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个武则天除了装模作样像个女皇外,中规中矩并没有多大突破,反倒是《志明与春娇》中杨千嬅那极具生活化的表演方式更有活力,不过考虑到对六次提名“老同志”的一个补偿,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打擂台》这样的作品倘若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可以说连入围都没有它的份。它的获奖主要是因为它应景了近年来港片的怀旧风潮,再来点励志的情怀,而让它获奖又可以引发“老港片又回来了”的惊呼声。可老港片讲究的是快意恩仇的英雄传说,而不是如此在武打片中卖弄文艺情怀,影片结果还让观众的叙事期待落空,功夫小子没有成长,反倒是挑战失败的大叔成了主角。可以说,《打擂台》是一部反类型片,但正是因为切中了评委求新求异的游戏心理,才抱得大奖归的。当然最佳男女配角的奖项给了泰迪罗宾和邵音音这一对年过花甲的“老情人”,也有点敬老的成分在里面。虽然这三年来香港女演员收回了失地,但一看,三女主三女配的获得者当中,最年轻的刘嘉玲也有45岁高龄。当打之年的女演员没一个能同内地名旦、冰冰们抗衡的,不能总是靠老婆婆们来发挥余热吧!
总算最佳男主角没有尊老,而是好好爱幼了一回,直接穿越时光机器绕过70后,而把奖给了80后的“排头兵”谢霆锋。在同一众叔叔辈老戏骨的较量中,小谢笑到了最后。出道时那个只会装帅耍酷的愣头青小伙在经历了青春躁动期的迷茫,头戴绿帽后的沮丧后,终于凭借这两年的不懈努力成为了香港影坛新一代的翘楚,继去年《十月围城》获得最佳男配角之后今年又摘得真正的影帝桂冠。小谢的成功史是香港类型片叙事中最典型的成长母题,他历尽磨难后的功德圆满(事业成功且家庭幸福),最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大团圆合家欢口味!
就这样一部怀旧的励志电影,一位受过伤的女人,一位心最痛的男人,一位从低谷中走出的导演,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都在这个不寻常的夜晚完成了自我超越。金像奖在经历了那些毫无悬念,大包大揽的无趣年份之后终于充分发挥其游戏精神,缝合了所有好事者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