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无声胜有声!!!
(2010-01-17 16:11:30)
标签:
无声默片侯孝贤蔡明亮听说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此刻无声胜有声
电影诞生伊始是没有声音的,人们只能看见一辆巨大的火车向自己驶来,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尖叫声而不是火车的轰鸣声。从《一个国家的诞生》到《战舰波将金号》,电影完成了从叙事蒙太奇到杂耍蒙太奇的飞跃,却没有唤来枝头上的一声清脆的黄鹂鸟叫。看着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那游刃有余的无声表演,就知道他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将声音抛弃,凭借自己的肢体语言开辟出一片银幕天空!
如今再来观看当时的无声电影,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无法忍受。那些影片的人物对话都是靠字幕来实现的,夸张的人物表情显得那么滑稽可笑,即使是《党同伐异》这种传达宏大理念的严肃作品。默片中的声音也不是完全没有,但往往只是一些背景音乐而已,所以根本不会诞生《爱在黎明破晓前》这样的话痨影片和昆町.塔伦蒂诺这样的话痨演员。卡尔.德莱叶的《圣女贞德的受难》用特写和大特写传达着悲悯和救赎,却因为听不到贞德愤怒的吼声而削弱了许多情感力量。而弗里茨.朗格的《大都会》虽然营造出阴冷的未来都市景象,却因为过于突出表现主义的外观无法通过言语深入到人物的心灵内部。无声电影的种种弊端终于随着1927年《爵士之王》的诞生而逐渐消除,这让好莱坞默片时代的许多当红炸子鸡变得连鸡肋都不如(正如《雨中曲》所描述的那样),也让日本的那些辨士们(相当于无声电影的旁白者)纷纷下岗拿社会低保!
但正如电影走入彩色时代后仍有很多导演热衷于用黑白胶片拍摄一样,有声电影时代的无声片也并不少见。电影大师库布里克便在他的传世杰作《2001太空漫游》中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无声无息的太空世界,而影片前十多分钟对远古时代猿人生存体验的无声描绘,则会让你觉得自己的音箱出了问题。其实从影片拍摄的一开始,库布里克就决定要让这部片成为根本上无需言词的体验,而非倚靠叙事电影的传统技术,因此音乐将成为唤起特定情绪必要的角色。于是在许多人的观点里,《2001太空漫游》重现了音乐在默片时代的中心地位。另外像捷克动画大师扬.史云梅耶的的粘土动画,也是采用了无声电影的形式,那些奇异的想象力,充满暗喻的人物造型,还有血腥惊悚的画面,都是没有人物对白参与的纯视觉体验。所以无论是《浮士德》还是《极乐同盟》,震撼我们的都是影像,而不是声音!
侯孝贤在《最好的时光》的第二部分“自由梦”中也采用了无声片的形式,通过舒缓的影像传达出东方电影的静谧之美,让人真正体会到“此刻无声胜有声”的内涵,自然也成了影片中最具神韵的一部分。而蔡明亮的电影虽然并没有把自己刻意标签为“默片”,却不是默片,胜似默片,从《爱情万岁》到《不散》再到《天边一朵云》,除了那些带有神经质的华丽歌舞之外,影片的对白实在是少得可怜,往往一个无声的静止长镜头一放就是好几分钟,冰冷静默的空间仿佛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外在投射,无声起到了极好的表意作用!
当然也有另一种“无声影片”,那便是主人公为弱听人士,同别人交流时只能采用手语的形式,所以也就没有了言语上的交流。像《甜言蜜语》的古天乐,《保持爱你》中的邓丽欣,都用手比划出了一段非常感人的爱情。真的是爱不需要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中,当《听说》中两位主人公先后从喉咙里发出声音,开始了正常人的对话时,此前的无声意境反倒被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