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三颗泡桐》:内地版的青春残酷物语!!!

(2009-08-02 14:25:15)
标签:

十三颗泡桐

青春

校园

吕乐

刘欣

娱乐

分类: 电影评论

《十三颗泡桐》:内地版的青春残酷物语


记得小时候看内地反映中学生生活的电影电视,都会有一种虚假的感觉,那都是编导们的蓄意安排,真正的中学生哪会像那样说着文绉绉的套话,有着那么高的思想觉悟,而刻意的表演注定是不自然,无法打动人心的。后来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让我见识到了中学生更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而这部吕乐的《十三颗泡桐》,更是让人在这个小小的中学班级中感受到类似于成人社会的残酷!

 

“陶陶的拳头,伊娃的笔头”,这便是泡桐树中学高二(一)班的两大特色,其中陶陶的拳头更是象征着这个班的固有秩序。虽然没有香港中学生电影中那种乱糟糟的课堂景象,但这个班学风之差也是可想而知的。外来的闯入者向来是学校题材影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本片中的外来闯入者一共有三位,美丽而高高在上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宋小豆,憨厚而老实的插班生金贵和江湖气十足的插班生包京生。他们的到来自然会改变这个班的固有秩序,于是陶陶的拳头迅速被宋老师的枕头所征服,成为她“统治”整个班级的得力助手。而包京生则通过吃烧烤和厕所鞭炮事件动摇了陶陶在班级的地位,至少在陶陶的女友何风心目中,敢于扛下鞭炮事件的老包才是真正的男人!

 

和许多青春影片一样,《十三颗泡桐》的叙事也是以某个主人公为第一视角而展开的,而这个主人公正是外形酷似假小子的何风(饰演她的刘欣居然参加了今年的快女选秀)。家中富有却懦弱不堪的阿利,貌似可怜却颇有心计的伊娃,还有对她有着朦胧爱意的朱珠,和老包、陶陶、金贵一起构成了她眼中的青春群像谱,这些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如同成人社会一样纷繁复杂,而小演员们的成人化表演也为其平添了不同于以往内地青春影片的质感。父辈的形象并没有缺失,原本蛮横而粗暴的父亲试图通过一件礼物来化解父女之间的矛盾,于是穿上婚纱裙的何风虽然有些哭笑不得,但还是就此接受了父亲的道歉。阿利的父亲是一家夜总会的老板,在手下人面前呼风唤雨的他在孩子们面前则是一副慈祥的有点伪善的面孔。陶陶的父亲并没有正面出现,但他身为税务官员所犯下的罪行又为影片增添了一道社会维度。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蒋校长则仿佛《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陈老爷,成了一种权威的象征,何风为替老包求情而找他时出现的旋转楼梯的眩晕和空旷景象则颇有几分恐怖的意味,他的几声咳嗽竟吓得一向胆大的何风迅速逃离了这座“鬼楼”!

 

将恐怖片的意象移植到青春片当中,而且所指的还是本应传达国家教育精神,符合主旋律形象的学校校长,这样的电影手法在当前的审查制度下自然行不通,怪不得影片虽然获得东京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却迟迟不能公映。而影片中出现的师生恋、青春性行为、校园暴力和朦胧的同志情谊,都成了它在内地公映的绊脚石,何风让满书包的书本从高空抛洒开来的场景,更是有点公然挑衅中国教育制度的意味。不过真的要是没有了这些元素,影片的力度将会被大大削弱,变得相当的寡淡无味。其实比起《烈日当空》那不大适宜的猛烈来,吕乐的笔调还算和缓,当然从粗壮敦实的包爷和假小子模样的何风这二人的激情戏中,你根本无从体会到台湾青春电影的清新。或许这种过于成人化的表述,也是本片的一大缺陷,吕乐想在100分钟之内包容太多的东西,结果还是无法面面俱到,反倒让影片缺少了几分柔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