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之《倩女幽魂》!!!
(2009-02-24 13:51:40)
标签:
徐克鬼片小倩画皮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重温经典之《倩女幽魂》
看完《画皮》数月之后,再来看《倩女幽魂》,就会发现前者太过专注于叙事,太想表达男女间的多重情感纠葛,以至于匠气十足,灵气甚缺,陈嘉上显然没有当年徐克那种随性而发的天才手笔,他的一板一眼到了影片的最后反倒成了一种灾难,只有让狐妖小唯突如其来的“大爱无疆”为闹得无法收场的爱情悲剧自圆其说。所以说,看《画皮》会感到很纠结很闹心,而看《倩女幽魂》,却会觉得酣畅淋漓,痛快至极!
就我看来,游戏化是《倩女幽魂》的最大特点。虽然也有些人会为宁采臣聂小倩之间的人鬼之恋感动得一塌糊涂,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恋情并无太多逻辑可言,书生和女鬼的邂逅宛如一场游戏,各种恰到好处的巧合桥段尽显幽默与机智。与《画皮》中心思颇多的王生相比,傻里傻气的宁采臣更像是一个单纯的小男孩,而这种单纯、随意、孩子气浓厚的爱恋,却比《画皮》中复杂、刻意、成人味十足的爱恋可爱得多。另外像市井百姓听见“兰若寺”三个字后的集体无意识,燕赤霞舞剑高歌时的豪情万丈和被人鬼情感动时的泪流满面,还有县官大老爷极端贪财的滑稽嘴脸,都尽显影片的游戏化特质,而燕赤霞和宁采臣对话时的那种无厘头,似乎也不亚于后来的周星驰。可惜的是,在新世纪徐克的力作《蜀山传》、《七剑》中,都因为看似宏大的救世主题而显得过于严肃正经,那种戏谑的成分几乎降低为零!
不过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渲染气氛可以说是徐克的最大特长。首先,他能通过高速的摄影,倾斜的构图和频繁的画面切换来表现出强烈的动感,影片中燕赤霞大战千年树妖的一段最能体现出此等功力。其次,他善于用飘絮、落叶、花瓣、轻纱和背景中弥漫的蓝色烟雾来营造出一个美轮美奂,奇异瑰丽的神怪时空,再配以应景的音乐(燕赤霞舞剑时音乐很豪迈,而兰若寺闹鬼时的音乐又很妖娆),顿时会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水缸之吻当属影片中,甚至于徐克作品中最惊艳也最精妙的一段。水缸中蠢蠢欲动的宁采臣,心急如焚又要装作淡定自若的小倩,还有软硬兼施的姥姥,心怀叵测的小青,小倩闺房的小空间中聚集了如此高密度的剧情冲突。那危急关头下的深情一吻,伴随着片片花瓣的缓缓上升,影片的情绪也随之上升到了最高点!
当然,《倩女幽魂》和《画皮》相比,最大的弱点也是在于它对内心世界的刻画。男女之间的感情基础薄弱得经不起推敲,也就是宁采臣觉得聂小倩身世可怜,所以千方百计想把她从姥姥和黑山老妖的魔爪中解救出来,顶多加了点“一见钟情”的元素。而《画皮》中王生表面上是因为小唯身世可怜而收留她,实际的动机却并不是那么的单纯,在她和佩蓉之间,王生的内心实际上越来越偏向她,只不过因为“夫妻关系”这个道德契约让他竭力控制住自己,没有成为陈世美那样的负心汉。《画皮》和《倩女幽魂》的不同,其实也就是这20年来港片情感由外向内转变的一个缩影。不过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经典,在当年港片那个大环境下,情感都被外化了,浓烈的人鬼之恋比复杂的伦理纠缠更能激发观众的热情。而如今再来回顾这部经典,则又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据说《画皮》的剧组还要重拍《倩女幽魂》,但没有了徐克的鬼才,新版《倩女幽魂》说不定也会如镜花水月般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