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喜剧经典——《花月佳期》!!!
(2009-02-21 15:33:59)
标签:
徐克杨采妮吴奇隆时光旅程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被忽略的喜剧经典——《花月佳期》
说起徐克的电影,大家总会首先想到引领古装女鬼片潮流的《倩女幽魂》系列、引领新武侠潮流的《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系列、引领晚清功夫片潮流的《黄飞鸿》系列,然后是改编自中国传统民间传说的《青蛇》、《梁祝》,颠覆新武侠美学传统的《刀》,再就是《蜀山传》、《七剑》等“雷声大,雨点小”的“新世纪”作品。至于拍摄于1994年,吴奇隆、杨采妮领衔主演,被认为是《梁祝》“衍生品”的《花月佳期》,则时常容易被忽略掉!
《花月佳期》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也就是一对欢喜冤家通过时间隧道回到过去试图阻止原来事件的发生,结果在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从而也影响了过去的自己,使他们最终化冤家为爱侣。和2001年刘镇伟的《无限复活》,2004年马伟豪、郑保瑞的《追击八月十五》类似,都是“层层叠叠迂回曲折,令时光旅程喜剧的始作俑者好莱坞亦非其对手”。的确,香港人拍这种时光旅程的喜剧更有灵气,他们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元素,使得包袱一个接着一个,喜感更是层出不穷。在这部《花月佳期》中,我们尤其能够感觉到徐克对细节的把握功力,江继威(吴奇隆饰)在戏院看戏的那一段,就由电灯泡掉进金鱼缸的过失和洪欣欣(杨采妮饰)打弹弓的恶作剧引发了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一环套一环,其设计之精巧,让人叹为观止!
影片的时代背景是民国,但显然这种能指是虚的,徐克影片中经常出现的乱世景象、政治隐喻和宏大的家国观念在这里都归为虚空,粤剧这样的传统文化变成了一种奇观,而招聘电影演员的行为又显得很现代很时尚。在浓郁的市井气息中,上演着少男少女打情骂俏的闹剧,人世间的险恶被漫画化了,所谓的恶人也被脸谱化了,何家驹饰演的阎罗王代表着纯粹的恶,而张庭饰演的张小盈又非常形象地诠释了“最毒妇人心”。显然徐克对于本片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打造一出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纯粹喜剧罢了!
在这里,特效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那个由电路所形成的光怪陆离的奇异世界中,我们看到了杨采妮嘴和手的掉落,还有其他变了形的头颅的破碎。当然,人体的爆炸是最恐怖的,而影片的解释则是因为带他来这个地方的器件被毁灭了,于是一切都灰飞烟灭,永不超生。当然这也为最后大魔头阎罗王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将他送进那个奇异世界,再将连接电路的灯泡打碎,于是恶有恶报,一代恶霸终于魂飞魄散,再也不能为祸人间!
当然影片最有趣的地方还是在最后的高潮戏中。两个江继威,两个洪欣欣,还有两个阎罗王,还有阎罗王对蒙面江继威的冒充,于是由相同的视觉能指引发了不同的所指,再由这不同的所指引发了剧中人物和观众的识别混乱,从而形成了高密度的笑料集中。而两个江继威和两个阎罗王又由于其中的一个是死去的鬼魂,一是不能见日光,二是不能和从前的自己相靠近,于是这又带来了许多巧合和笑料,以至于那十分钟的追逐打斗戏变得热闹非凡,精彩纷呈!
除此之外,在癫狂的间歇中所插入的真情流露,也是此类喜剧的一个共同特点。洪欣欣对父母感情的追忆,还有“二周后”洪欣欣和“死去”江继威之间所碰撞出来的爱情火花,都使得影片张弛有度,在一阵癫狂之后又可以享受到片刻的宁静,充分显示了当年徐克的执导功力。而影片的最后,“二周后”洪欣欣和“死去”江继威统统消失,“二周前”的江继威和“二周前”的洪欣欣居然误打误撞地通过地上的红绳联系在一起,也印证了影片的宿命色彩,即千里姻缘一线牵,欢喜冤家终成眷属!
而纵观徐克的电影创作历程,《花月佳期》可谓1986年《刀马旦》风格的一个延续,重笑果而轻打斗,情节设置,细节安排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而且因为没有《刀马旦》中的那种乱世情怀,所以显得更为单纯,也更加好玩。一切都来得流畅自然,看似凌乱,实则有序,完全不似如今的《女人不坏》那般夸张做作,时不时还乱了方寸!
PS:影片中的杨采妮和后来的杨千嬅倒是颇有几分神似,淑女气质早就丢在一旁,都是那种“大笑姑婆”的疯癫模样,只不过曾为“玉女”的杨采妮还是显得更柔更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