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

(2008-07-06 14:29:49)
标签:

李翰祥

慈禧

圆明园

娱乐

分类: 电影评论

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


虽然被称作为大师,但李翰祥的电影我却从来没有看过,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胡金铨、张彻、李翰祥,还有楚原等香港“古典”时期的大师们,都远远不如徐克、吴宇森和杜琪峰这些现代派的大师,所以任凭那些邵氏爱好者们怎么吹,我都很难被说动!

 

的确,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电影审美观念也在进步,如今再来看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1983年),就感觉到影片的表现手法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了。李大师试图采用半纪录片半故事片的手法来为我们展现那段屈辱的历史,还配以大段大段的旁白,就是为了形成一种更真实的纪录效果。但影片一开始便证明了这种尝试是失败的,长达五六分钟的同治登基大典给人的感觉是拖沓冗长,唯一值得称道的便是李大师对自己场面调度功力的展示了,而十年后徐克在《狮王争霸》中所体现出来的调度功力明显比这要强出十倍!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则是少女慈禧的成长历程,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少女慈禧》和电影《慈禧秘密生活》都是同类题材,而这可谓它们的原型。刘晓庆演的玉兰太显老相,缺乏少女的活泼可爱特质,另外在对咸丰的“征服”方面,戏剧冲突又过于平淡。总之给人感觉不过瘾,慈禧就这样波澜不惊地成为了咸丰的爱宠!

 

当然,慈禧首次干预朝政的那段戏还是挺有戏剧张力的,慈禧联合奕同肃顺的针锋相对,正式宣告了这位统治了中国约半个世纪的政治女强人的强势登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还有续集《垂帘听政》的缘故,这场政治争斗远远没有展开。影片很快便把慈禧的故事放到了一边,集中去表现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了。那场谈判戏拍得非常具有戏剧化,僧哥林沁同巴夏礼的对骂,还有接下来两人的徒手肉搏,都是典型的“野史+戏说”。看到骄横狂放的巴夏礼被僧哥林沁扔到水池里的丑态,相信每个中国观众都会大呼过瘾的。而僧哥林沁这次“不理智”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接下来的通州大战,英法联军的长枪火炮打得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的清军骑兵队溃不成军,最终两万五千大军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这种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在八十年代的中国银幕上还是很罕见的)。于是,咸丰皇帝去了承德避暑山庄,而英法联军则攻入了北京城,烧杀抢夺,无恶不作!

 

老百姓抗击外族侵略的场景在接下来也有所展示,主要是谢庄女侠冯婉贞和父亲冯三保的英勇事迹,只是处理得很片段化,有头无尾。而火烧圆明园则是英法联军以缉拿冯婉贞为借口而实施的一次赤裸裸的暴行,虽然暴行在男解说那铿锵有力的旁白中得到了严厉的谴责,但影像表现力度并不够,所以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再想,如果现在某个导演在今时今日再度重拍此片,一定能得到更为震撼的效果!

 

另外,影片中除了刘晓庆这个当时中国大陆的第一女星外,还有梁家辉和张铁林两大男星。只是当时的梁张二人都太年轻,稚嫩的脸庞很难让人把他们同日后飞扬跋扈的周朝先和满脸横肉的皇阿玛联系起来。如今岁月催人老,两人都到了天命之年,皱纹、白发和肚子都起来了,再看看25年前的他们,的确有一种隔世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