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龙卸甲》:拍出了武侠片的意境!!!

(2008-04-14 11:13:54)
标签:

赵子龙

武侠

意境

娱乐

分类: 电影评论

《见龙卸甲》:拍出了武侠片的意境


作为三国迷,而赵子龙又是《三国演义》中最拉风的武将,所以这个《见龙卸甲》一定要看。果然影片虚化了历史背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莫非《三国演义》就符?很多地方还不是罗贯中的一厢情愿),将赵子龙的个人奋斗史拍成了一部极具浪漫英雄主义的“英雄神话”,这是与《投名状》、《江山美人》这样的古装写实题材所不同的一点!

 

乱改原著是老港片的通病,也是老港片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如果让那些港片导演一本正经地来拍这种古装片,就会像《江山美人》一样拍得四不像,毫无灵韵可言。而乱改原著往往会将整部小说中某一个人物抽离出来,然后把他(她)的能力(在港片中这种能力就是武功)进行神化,以他(她)为核心来组织叙事。于是《水浒传》中的林冲一人可以独挑陆谦的军队,《风云再起》中的东方不败高喊“你有科学,我有神功”,而《天山童佬》中的童佬和李秋水更是成了天上飞来飞去的“神仙”,就连武功低微的韦小宝也在《神龙教》中成了天下无敌的武学至尊。那是一个造神的年代,英雄和枭雄都是满身华彩,魅力非凡,不像后来,英雄变凡人,处处都要写实,突出内心挣扎,于是天山高人蓬头垢面,黑帮老大溜狗买菜,无间卧底苦不堪言,而电影主创人员也在纷纷借片中人物之口怀疑此前的电影创作,一句话,“那是电影中的情节”,刘德华在《赌侠1999》中变不出四张A来,而杜汶泽也在《破事儿》中也无法“英雄救美”,仿佛他们现在演得就不是电影了!

 

幸好这部《见龙卸甲》继承了老港片的习俗,将赵子龙给神化了,他一战扬名之后,每次出场总是庄严而隆重,用仰角来拍摄,就是突出他的高大形象,而救幼主那一段虽然没像小说那样“杀个七进七出”,但也够神勇的了。同样被神化了的还有诸葛亮(当然《三国演义》中已经把他神化得差不多了)和曹婴,都是妙算如神,仿佛世间之事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曹婴这个虚构的人物则“取代”了司马懿的位子(她对韩德的利用更加体现了她的狠毒,果然继承了曹操的衣钵),莫非是想以女性的柔美来缓和一下战场上过于浓厚的阳刚之气,这点Maggie Q可比《江山美人》中的陈慧琳强多了,从她身上充分体现出老港片所特有的高人神秘气息和人物造型美感(《七剑》这两方面都荡然无存),特别是那段“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独奏,白衣美人配琵琶,实在是美不胜收。即使穿上军装,也比陈慧琳更有女人味。至于刘松仁饰演的曹操,虽然戏分很少,但一句“这些人都是你的棋子”则沿袭了《东方不败》中任我行的枭雄作派和《白发魔女传》中紫阳真人的阴鹜深沉。诸葛亮也有一句“我们都老了,都只是为了回忆而活着”的王家卫式台词,虽然不合时宜,但听起来也很亲切!

 

影片虽然被定位为古代战争片,也有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但真正打斗起来却更多为了体现个人的英勇神武,多的是将对将,或是将对兵,而那种惨烈的兵对兵则很少出现。动作场面也拍得很像武侠片,当然这种并不是将赵子龙处理成飞来飞去的剑侠,而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用画面的快速切换,局部特写的大量使用,以及慢镜头,抽格这样的拍摄手法将子龙闯军营、子龙救幼主,一人杀韩德四子和单挑曹婴这四场武戏拍得非常具有观赏性。这些手法都是李仁港的强项,更让古代战争场面有了武侠片的意境。而挂帅出征时的雪花纷飞,曹婴的琵琶独奏,以及罗平安忧郁的画外音,都体现出了这种意境的营造,这种意境并不是《江山美人》中的祖国山河大好景色所能体现出来的,因为那即使有美景,也没有美的动作,两个人脚踏实地拼大力又何来美感呢?

 

除了曹婴之外,影片中另外一个女性人物就是那位常山的皮影戏少女了(刘备的两位夫人就不用提了吧)。她和赵子龙那一段欲说还休的羞涩感情,处理得非常得当,个人感觉比《江山美人》中那样不切实际的虚假浪漫和《投名状》中那样太注重情欲的感情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让美好的东西都成为回忆,又何必大书特书呢?而罗平安这个人物的设置则有点无厘头,按道理说他强烈的嫉妒心会让他成为奸细(不知道导演剪接版中他是不是奸细),但实际上他这个人物的懦弱、胆怯、无能则恰恰成了体现“赵子龙神话”的一个陪衬!

 

影片的结尾,罗平安真的见“龙”卸甲,用鼓声送赵子龙一个人向曹军营中杀去。英雄老了,但并不迟暮,而英雄的神话也将在这种舍生取义中得以升华,哪怕这显得很感性,不太合逻辑(那么重的伤还能坚持这么久)。其实我们现在的许多港片缺得就是以往的那种感性,那种不逻辑!


PS:赵子龙的年龄一支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所困惑的,一出祁山他都已经70多了(也就是说他常坂坡的时候至少40多岁了),而诸葛亮那时顶多才50岁(因为死的时候54岁),两个人相差20岁,这显然不对。影片中的诸葛亮看上去比赵云还大,而刘备儿子才1岁,曹操孙女都6岁了,这又让人感到困惑,不由让人想起《夺帅》中的帅哥对连哥的嘲笑:一个孙女都上学了,另一个儿子才满月。呵呵,毕竟这些写小说,拍电影的大多是文科出生,他们不会像工程师一样精密计算年龄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