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
在这两天全国高中优质课大赛的活动中,我和程晓堂教授负责对授课教师提问,其中发现教材分析是一个关键。晚上与参会教师的互动讨论中,我也说到教材分析是一个需要突破的点。
为此,特把这个课题用材料发在这里,或许可供参考。
外语教材分析的18个维度
鲁子问
一、目标
1.宏观目标:整套教材是否符合国家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宏观目标?
2.中观目标:整套教材是否符合本地社会发展实际?是否符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中观目标?
3.微观目标:整套教材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需求?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微观目标?
二、理念
4.教育理念:是否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等。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教育理念?
5.教学理念:是否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运用能力等。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教学理念?
6.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能实现教学理念?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教学方法?
三、内容
7.范围:内容是否覆盖课程规定的范围,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机制?语言是否地道、正确?可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等,语法、词汇、语音、话题、体裁、功能、任务等不同层面分析。
8.心理顺序:内容是否学生的心理的逻辑顺序?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
9.知识与技能顺序:内容是否符合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内在的逻辑顺序?是否有足够复现和循环?语法是支撑性因素。
四、活动
10.性质:是否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是否包含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活动?
11.容量:活动总量是否恰当?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活动容量是否恰当?
12.顺序:活动顺序是否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是否符合课堂教学顺序?
13.可教性与可学性:教学活动是否具有教学性?尤其是大班环境的教学性?学生自己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否具有可学习性?活动是否具有不同教学条件下的可选择性?
14.成本:活动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是否可接受?
五、资源
15.广泛性:资源是否能满足教学需要?是否有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是否有互动资源?是否有发展资源(培训、学习的资源)?是否有评价资源?
16.适用性:资源是否适合教学实际?
17.科学性:资源是否科学?尤其是评价资源
18.便利性:资源是否便于获得?
为此,特把这个课题用材料发在这里,或许可供参考。
外语教材分析的18个维度
鲁子问
一、目标
1.宏观目标:整套教材是否符合国家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宏观目标?
2.中观目标:整套教材是否符合本地社会发展实际?是否符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中观目标?
3.微观目标:整套教材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需求?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微观目标?
二、理念
4.教育理念:是否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等。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教育理念?
5.教学理念:是否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运用能力等。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教学理念?
6.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能实现教学理念?每一模块/单元是否体现教材整体的教学方法?
三、内容
7.范围:内容是否覆盖课程规定的范围,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机制?语言是否地道、正确?可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等,语法、词汇、语音、话题、体裁、功能、任务等不同层面分析。
8.心理顺序:内容是否学生的心理的逻辑顺序?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
9.知识与技能顺序:内容是否符合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内在的逻辑顺序?是否有足够复现和循环?语法是支撑性因素。
四、活动
10.性质:是否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是否包含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活动?
11.容量:活动总量是否恰当?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活动容量是否恰当?
12.顺序:活动顺序是否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是否符合课堂教学顺序?
13.可教性与可学性:教学活动是否具有教学性?尤其是大班环境的教学性?学生自己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否具有可学习性?活动是否具有不同教学条件下的可选择性?
14.成本:活动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是否可接受?
五、资源
15.广泛性:资源是否能满足教学需要?是否有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是否有互动资源?是否有发展资源(培训、学习的资源)?是否有评价资源?
16.适用性:资源是否适合教学实际?
17.科学性:资源是否科学?尤其是评价资源
18.便利性:资源是否便于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