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武術不分內外,拳又何分陳楊?(三)

(2014-04-01 08:28:49)
标签:

转载

分类: 太极杂说

武禹襄创了这套拳,估计也是文人学习之余弄着玩玩的,其传人不多,而且也没有什么像样点的高手。现在乔松茂拍的那些东西,都是唬人的。禹襄传给了他的外甥李亦畲,李亦畲传给了邻居郝为真,郝为真倒是传了不少人。所以有人又把武式太极拳,称作郝式。

 

郝为真把拳传给了一个武林高手,就是孙禄堂。孙禄堂确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天才!近代以来要说实战,他应该坐第一把交椅。他早年习形意、八卦,所以遇到郝为真的时候,功夫已经在郝之上。只是当时他想再研究下太极拳,当时找的是杨澄甫,表示可以互相交换些东西,但杨澄甫比较保守,不肯,说要“各守其道”。正好此时他又遇上了郝为真。郝为真倒是一点也不保守,把东西都给了他。

 

现在官方一提到孙式太极拳就说“孙禄堂晚年融形意、八卦、太极于一炉,创了孙式太极拳。”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就个人认为呢,孙禄堂创孙式太极拳,颇有点钱钟书写《围城》的味道。孙式太极中又没有明显的八卦、形意成份,怎么能说融一炉能?而人们现在大多只注意了这一点,真正的孙氏拳,还包括孙氏形意和孙式八卦,三者合起来称孙氏内家拳。所以要讲孙禄堂晚年融形意、八卦、太极于一炉,创了孙氏内家拳当然。这些东西,是真正能得到孙式真传的人才能学到的。少一样都不行,因为没听说过单练孙式太极能练出些什么来。可惜,传人又是少之又少。禄堂的儿子孙存周被称作拳圣!只是生在了一个武术走向末落的时代,不然倒是很能有一翻作为!女儿孙剑云武德很好,传人也很多,但是没有任何实战,只能说是学了一副架子。现在外面基本见不到孙氏拳真传的了。

 

再来看太极拳发展的另一条主线,杨式。我的上一篇文章以杨露禅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一下杨式以及其他的支路,像李式、府内派。这里就不复述了。其实要细讲,还可以说一出些。

 

叶大密只能说跟田兆麟学过一段时间的拳,不能算是他的弟子。他从学的人有很多,跟过杨少侯,杨澄甫,还有孙存周、孙禄堂,正式拜过师的应该是剑仙李景林。他和杨澄甫之间有一种友谊的关系,两人交情很深。叶从小学的是家传的温州小八卦,属南派松溪传下来的一支。现在的叶家拳是叶大密以杨式大架为框架,溶合了杨式中架的一些动作,还有印度婆罗门的引导术,而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和精髓呢,确是从李景林的剑术中悟出来的,所以叫“拳从剑出”。传人有“三小一大”:三小是金仁霖、蒋锡荣和曹树伟,一大是濮冰如。现在网上有点影响的是二 水居士,文章会写写。还有录像,原来的灯动壁(现在叫排天浪)看了录像后说很明显杨式从陈式来的,也不知是怎么看出来的。我留了言问他他也没有回答。杨式和陈式是一脉相承,但是谁从谁这边来的从套路里是绝对看不出的。

 

杨露禅的三儿子杨健侯传的是中架,到杨澄甫这儿就成了大架,经过晚年定型,就是现在传得比较广的85式。杨澄甫的弟子们,大都拿出去的这套架子。傅钟文和赵斌叫85式,杨振铎叫103式,李雅轩叫115式,崔毅士叫108式。(我专门做了一张表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需要者可以以邮箱索取。)其实套路编排和动作要求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有些连续动作像倒撵猴拆开了写而已。但体委56年在杨澄甫晚年定的架子的基础上编的简化太极去掉了很多杨式太极中的精华,叫88式,不能算是杨式太极,只能算是国家套路,是对杨式传统的强奸!说什么改编了以后方便更多的人进行学练,这完全是对正常人的智商的一种侮辱!傅钟文一大把年纪了还在拍视频,我怎么就没看出他打得多累多不容易啊!改编得完全没有道理,这种套路去学他干什么?

 

郑曼青早年是在武当太极拳社先跟叶大密学拳的,后转到杨澄甫门下。现在台湾叫“郑子太极拳”。去年来了人在大陆传拳。我看了录像,那个人叫徐忆中。当时就在想,跟这样的人学拳,还不如学我们体委的简化太极呢!

 

董英杰在香港,一辈子认认真真传拳,在东南亚一带很有影响!功夫是有的。当年他南下后就去过泰国。泰国什么地方?现在说太极拳能打人有很多人会不信,但一说起泰拳,大概没有人会怀疑他的技击能力。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容易糊弄,英杰能只身去泰国传拳,没有真东西动都别想动!传有一套“英杰快拳”,来自于杨式的长拳,不过只有27式。我看过录像,倒不是他本人演示,不过技击味道很重的。

 

现在网上有一段69式的仲式杨太极,仲炎是牛春明一脉的传人,现在南京。那段录像看了个开头就没看下去。感觉得这种支路上派生出的太极拳是最没有生命力的。同样的还有门惠丰创的东岳太极拳。还出了书和光盘。没用的!这种太极拳只是门惠丰获取名利的一个工具,一块跳板,在中国没有活力的。老百姓每天早上该练什么还是练什么。有这心思还不如老老实实地传播一下传统太极拳呢!

 

那如何让他这种新生的太极拳持久呢?走出去免费传拳教会N多人,让人们觉得这拳好,才有人会去传去学。我举个例子,上海的杨式传得那么广主要归功于傅钟文几十年来的免费传拳,而且架子相当正。现在的人却对他褒贬不一,认为什么他没有功夫喽怎么怎么样。我想有些问题确是历史因素而个人是无能为力的,但有人如果要贬低他就请想想你有没有为太极拳传播作出自己的贡献??他的免费传拳也为他的后人提供了一个收钱的基础。说实话傅声远和傅清泉也是在吃傅钟文的这碗饭,自己对太极并没有多少贡献。傅声远在网上有段发劲的视频,超傻,是个人就能做出来!能放到网上只是因为他是傅钟文的儿子。我上过一次傅清泉在香港的网站,网站上那个学费我折合成人民币一算差点没晕过去。但人家出生好,况且这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

 

有人说杨澄甫只有一套架子,并没有多少功夫。这是在放屁!有些人吃不到渡渡鸟的肉却说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渡渡鸟这物种,颇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有没有功夫,看看他的徒弟们就知道了。据中国武协考证,杨澄甫宗师的弟子有:(按入门先后为序)陈月坡、阎仲魁(月川)、尤志学、崔立志(毅士)、王旭东、牛春明(敬轩)、李椿年(雅轩)、王景星、张庆林、郭子荣、陈微明(慎先)、姜廷宣、刘东汉、张钦林、傅钟文、武汇川、田兆麟、董英杰、禇桂亭、郑曼青、曾如柏(别号绍棠,又名曾昭然)这些人物,稍稍注意一下他们的历史,还有他们现在的传人,有很多都是有实战记录的。这个以后再细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