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武術不分內外,拳又何分陳楊?(一)

(2014-04-01 08:28:17)
标签:

转载

分类: 太极杂说

写在前面,这一次趁寒假有时间,完成了“武术不分内外,拳又何分陈杨这个系列”,洋洋洒洒八千来字,绝对原创,有引用的我都注明了。但结尾我还是稍感苍促了一些。早期写这个系列的时候受网上“俗手和脱俗的高手”一文http://blog.sina.com.cn/u/456d0fa70100032t影响很大,写着写着就不自觉地套进去了。这篇文章也推荐各位学拳的一看,再加上我的这个系列(算是一家之言),旨在为学太极热爱太极的朋友抛块砖头。

 

一般人说起武术,就知道外家拳和内家拳。这样就自然而然名正言顺地给武术了家,分成内外两派。似乎外家拳还不怎么值钱。我一直反对分帮分派,特别是武术这么一样严肃的东西。去看看网上的论坛就知道了,除了少数的一些拳理拳经的探讨之外,大多是门派之间的互相抵诲谩骂。其实外家内家也就算了,有些个人稍微学了一点东西,就自以为是了,改了改拳架然后把自己的姓氏不要脸的加上去,自成一派。特别是近百年来这样的事发生地非常多,而这些东西也越来越不值钱。

 

人们对一样事物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其表面上。而表面上的东西其实都是骗人的,等你深入研究进去后你会发现,隐藏在表面下的实质是多么的惊人!很多事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代,在中国。

 

其实武术无外乎于内外,任何有东西的拳练到最后总是刚柔相济,可谓殊途同归。少林、形意、太极、八卦、通臂、螳螂、八极、劈挂、戳脚、翻子、炮捶、华拳、查拳、南拳、红拳等等,所有的这些只不过是桥梁,是达到一定的武术境界的一条渠道,一个工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关键在于练功的过程。最终决定一个人的功夫的高低的,不在于他练的是什么拳,而在于练功的方法和用功的程度。所有的拳种,其练功的过程不外乎于“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所以套路是不值钱的!现在的武术比赛基本上是以比赛套路为主,真不知道体委武协里的人是怎么想的。就像两个学艺多年的厨师,不去比谁烧的好吃,而是比谁拿锅子炒得漂亮!!所以一个拳种的失传不是说套路没人会了,而是练习方法丢了。太极也是。不要以为太极拳松松软软的,什么沉肩、坠肘等,那只是结果,不是过程不是要求。功到自然成。我看到过一些太极的练拳过程,一般人绝对坚持不了五分钟。

 

下面具体说一下我所熟知的太极拳的领域的一些情况。太极拳在建国以后,国家体委把它分为五个流派,陈杨武吴孙,在拳种中算是多的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事件!其实体委算个屁!民间的太极拳流派还要多,谁又要它来承认了。当然这不是个好的现象。我们就从这些流派中的高手说起。

 

官方体委说太极拳起源于陈家沟,我们就来看看陈式。陈长兴是蒋发的徒弟,他的一个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把太极拳完整地传给了杨露禅。他自己呢,因为学了人家的太极拳而被族人看不起,一身武艺毫无用武之地。直到他的晚年,听到杨露禅在北京成了杨无敌打响了明堂,才把太极拳的架子拾起来,杂糅就他们家的炮捶中,成了陈式太极。当然,也就失去了一些精华。但从陈发科的徒弟田秀臣的视频看出来,虽然隔了几代,现在市面上的陈式拳架(不管是陈发科晚年定的还是陈家沟传的)早已不是陈长兴当时留下来的架子了,但还能算是太极。只是陈发科本人并没有相当的实战记录。现在人说的什么陈发科徒手功夫天下无人能敌,那是他的后人为他打招牌,历史上从来没有这种事。不过,发科先生确实是位让人尊敬的人物。他的武德,他的一丝不苟,为陈式太极拳打了一片天下!

 

他在家传的拳架基础上,发挥了他自己对缠丝劲的理解,晚年定的架子被现在的人叫成陈式新架。他的拳照,相当有味道。可惜没有视频。我在网上看到篇文章说他的拳照“超出了杨澄甫早年的水平,跟杨澄甫晚年的不相伯仲。”不过我认为发科公的外形还差了那么一点,跟杨澄甫早年的相同,还没有达到杨澄甫晚年形神兼备的火候。这套架子,老一辈里田秀臣学得最像。现在北京就有田秀臣这一脉的田氏三兄弟,仍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传拳,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

 

同样在北京,还有冯志强,是现在北京陈式太极拳中辈份最高的。他在陈式太极拳基础上加进了胡耀贞传他的气功,现在叫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据说他的场子现在拳架也不练了,就练混元,倒是从新走回了太极这条正途。

 

从顾沈二人所编的《陈式太极拳》来看,陈照奎早年的拳架还是跟他父亲晚年的拳架一样的。只是到了陈照奎晚年,这套架子就有了些变化。具体有了哪些变化?目前还不清楚,因为录像在他的独子陈瑜手里,但从现在的陈照奎的传人的架子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的。陈瑜的拳架很正,没得说,倒底是嫡传,不像四大金刚,虽说是现在学拳练拳的里面影响力最大最红的,可是看看他们的新架(特别是早年拍摄的),好像就是在老架(陈照丕传的。另说明一下,陈照丕的武功还是来自陈发科,所以现在所说的老架应该是陈发科早年的拳架)上拼点东西拼起来的一样。不过感觉陈瑜的太极味道不浓,他的刚猛表现地很到位,貌似是通过他的肥硕的体态来呈现的。最近他出了一套碟片,叫陈式一路动作170种擒拿法。把太极拳用作擒拿,倒底是练得只剩擒拿了呢,还是杀鸡用错了牛刀呢?

 

陈照奎还有个很出名的徒弟叫马虹,练陈式拳的不可能不知道。这位陈式拳的“小学生”最近已经引起了不少争议。不客气地说,陈发科如果看到马虹打拳,两个人里面肯定要死掉一个人:不是马虹被陈发科当场一巴掌拍死,就是陈发科当场被气死。马虹行拳完全像个地痞!珠海的那场表演,打拳都打到场地外面去了。抖成那个样子,像是抽风了一样!架子上倒是花了不少功夫,也很低,估计他也就学到了陈照奎的这点东西。还特别喜欢作秀,他的视频都是在风景名胜处拍的。他的书理论部分也是东拼西揍,不值一看。其他徒弟,虽然没有像马虹这样夸张,但倒底是一个老师出来的,都喜欢抖,架子上也大同小异,跟太极之道相去甚远。据说陈照旭的武学天赋要明显高于陈照奎,那么,如果当年陈照旭不是惨死狱中,今天的陈式太极拳,又是另外一副样子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