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断有人借批评《不差钱》而批评二人转低俗、无内涵,否定二人转的快乐功用,认为凡是娱乐节目就一定要高雅、有内涵、有教育意义,纷纷嚷嚷,不一而足。
我看过二人转的许多视频资料。和相声这种艺术形式一样,二人转也是产生于民众之中,是逗人笑、使人开心的艺术形式。但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建立在自贬、自损、自嘲、自己人对骂的基础之上的。明明很帅气的小伙子,却要把自己弄成了歪瓜劣枣,把自己弄成了疯子、瞎子、瘸子、傻子,有的就说自己是爸爸妈妈近亲结婚的结晶。男女搭档时,互损对骂,有时还拿“拉弦儿”找乐。殊不知,他们可能是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啊!有的女演员是男演员的姐姐或是长辈,有的拉弦儿的是演员们的长辈。之所以在台上自损、互损、对骂,目的不就是逗观众开心吗?
我们看到了演员们在台上的激情四溢,却不知道他们背后的辛酸。他们有多少愁事、苦事我们无法知道,观众们也不知道他们由于身无分文吃不上饭经常饿着肚子演出。郭德刚在谈到相声时说过:相声就是穷人逗人笑过之后,挣了钱去吃饭,否则就是饿肚子。杨少华回忆过去说相声的岁月,也是一把辛酸泪,他说因为穷才说相声,说相声是为了吃饱肚子。如果我们耐心听听二人转演员回忆往事,绝对会勾出我们不少眼泪的。昨天小沈阳在江苏卫视作节目,说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上不起学,经常到四村八店人家的红白事上去唱,挣点小钱。后来去学二人转,学费仅仅交了700元,还差人家300元,就是这700元也是借来的。我听了,感觉很辛酸。他饿肚子演出的滋味,那些高喊“要高雅要有内涵”的人是否体会过呢?
把相声提高到高雅的层次,我们要感谢侯宝林等老一辈艺术家。二人转能登大雅之堂,我们要感谢姜昆、赵本山等人。特别是赵本山先生,他在二人转基础上创作出了许多雅俗共赏的节目,极受欢迎。他提倡绿色二人转,把二人转净化了很多,功不可没。
我们的社会发展了,经济繁荣了,快乐、搞笑是人们的需要,二人转这样的娱乐形式自然也发展起来。一些娱乐节目也许无内涵、不那麽有教育意义,你可以不看、不承认,但你无法不使其存在,无法不使其滋生和蔓延。因此,我们应该多多理解和包容它们,让他们“吃饱肚子”后多给我们带来一些欢乐。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有些人一味地掐着腰站在高地上强调高雅啊内涵啊,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心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