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DeepSeek的困惑
(2025-02-24 11:32:40)分类: 原创作品 |
热火朝天的DeepSeek,有几个人懂呢?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对此的理解就是,这是一个更加智能的百度,你可以问他问题;还是一个机器人,你可以让他帮你做事,当然,只是无机械动作的事情——所有的事情,始于代码,终于代码。
我的困惑有两个,第一,他可信吗?第二,他能够给普通人创造多少价值?
先说可信的问题。我对此非常怀疑。巨大的怀疑来源于内部算法,模型制造者会不会经不起诱惑,在给出答案之前受到商业利益支配给出不公平的答案?比如高校排名,某高校给模型制造者大量资金,他会不会偏袒?至少百度初期,走的就是这条路——竞价。剩下的怀疑,就来源于负责问题。答案是仅供参考的还是有责任的,这区别很大。
对可信问题,我的结论是,无关痛痒的问题,管它可信不可信呢,他说啥就是啥吧。重要的问题,我还是相信我自己。
再说价值问题。投资这么大的模型,总是要赚钱的。怎么赚?
先说赚散户的钱。不要钱的豆包,我想问啥就问啥,想让他帮我写篇论文也可以,让他帮我算一道题也可以,这时候很多人用他,没问题。但是一旦收费了,即便问个问题一块钱,估计也就没人用了。写篇论文10块钱,也就一定会有检测软件帮助高校查“AI”了。于是也就没人用了。大量和代码毫无关系的普罗大众,用他干什么?不要钱玩玩儿,可以,收费,不干。
赚散户的钱,唯一的用户,可能就是代码工作者了。小视频制作者,小编,文案工作者,使用这些模型可以不动脑子加快速度,有时候收一些费用也是能够接受的。但,我的困惑在于,如此热火朝天,就为这些人,这些人能占到人群1%吗?值得吗?
剩下的赚钱机会,还有集团接入。政府机关是一个目标,但是存在的问题又回到了第一条,就是他可信吗?一旦过度滥用,后果很糟糕。
最后,就是广告了。这懒到家的方法,也仅是万般无奈下的剩饭,赚不了大钱。
因此我觉得目前的大模型投资,是造势圈钱,终会浮尘落地。我有时候也问问豆包或者DS,但我不看好他。
前一篇:预测一下无人驾驶
后一篇:对DeepSeek的困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