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万就这么简单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
昨天看某视频网站一个节目,谈论中国有多少人年收入在百万以上。内容没看完,因为这种数据很难搞到,只有拿工资被代扣代缴所得税的人才被纳入统计,不少人是闷声发财。不过记住一个数字,即一个人工资加奖金如果能有100万,在扣除社保和所得税后,其实到手只有69万。这么多收入的人,往往生活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较高,要是按一般人的规划,买房买车孩子上私立学校,压力也并不小。
然而对我来说,截至到今天为止,正好2021年的上半年要结束了,在重仓持有股票之外,通过两种较为轻松的方式,额外多赚了53万元。相当于年入百万,而且这不需要缴纳所得税,不需要在一线城市居住承担较高的生活成本。
这两种赚钱的方式,一是打新股。中国股市30多年来,融资市的本质一直没有改变,因此相对于美国、巴西、印度股市的股民,中国股民是比较悲哀的。但即使如此,市场在制度上对投资人却是非常仁慈甚至是慷慨的。说仁慈,是A股很少有股票退市,不少烂股票通过重组,野鸡变凤凰,而美股的纳斯达克指数不要看20年以来涨了多少,上一轮牛市顶部的九成以上的上市公司已经退市了,而且极少数公司贡献了指数大半的涨幅,即多数投资人赚了指数赔了钱。说A股慷慨就是新股制度。手上持有股票即有资格打新股,新股极少有破发的,平均中一只新股赚一两万,最近几年有的新股中一手就能赚10万元。这简直就是一个免费派送彩票的福利制度。
上半年中了的16只新股,已经上市或卖出的,就赚了19万之多。这就是无风险收益,这不需要参与者有多高的智商,中签的概率摆在那里。
另一个赚钱的方式,即是股指期货短差。一股根据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制订一个所有账户的总杠杆倍数,一般不超过1.5倍,即自有资产100万,持有的股票加股指期货价值不超过150万。短差的目标是保持持仓品种和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持仓成本。

以上就是今天的交易记录,净卖出2手IF2107,有一手看起来卖得低,但有2手是昨天下跌的过程中抄的底,成本分别是5199.8和5169.2,分别在5200.8和5179.2卖出。这样算下来一共是4对交易,共降低持仓成本28点,8400元。成本不计,因为一手的交易费用才30元左右。
IF一点是300元,IC(中证500股指期货)一点是200元,分别持有一手,一天降低持仓成本各5点,就相当于多赚或少赔2500元。市场对于窥见此门道的人,提供了较好的赛道。
上半年通过这种短差交易,大概有290对交易,其中亏损的大概是11对交易,成功率在96%以上。一共降低了34万元多元的持仓成本,相当于多赚了34万元。
股指期货资格是2016年开通的,刚开通的时候,要40%的保证金,只能加1倍多一点的杠杆。由于当时开仓当天平的成本,我记得1手IF(沪深300指数的股指期货)当天平,要2000元的额外成本,所以成交相当不活跃,成交量只有2015年高峰时的1%左右。后来保证金比例不断下降,平日内仓的成本IF只要大概400多元一手,于是成交不断活跃。对于分时走势,经过20年盯盘经验,加上学的一点技术分析手段,不论是股指期货,还是个股,商品期货,国债期货,我做短差的成功率都在95%以上。当然少数失败的交易,往往导致巨大的亏损或是踏空。上半年有至少2次之前累积的交易成本完全化为乌有。在发生失误的时候,心理上不愿意承认错误,一心追求绝对收益,很容易导致错误越来越大。基本上大涨前必踏空,大跌前必加仓。发生交易错误时的损失还不止于那一两笔的亏损或是踏空,而且在发生错误时往往不敢再做交易,错过了高成功率下的更多盈利机会。
对于通过职业年入百万的人,那普遍是人中龙凤。恐怕在一线城市,都不到5%的职场人有这个能力。显然以上两种赚钱方式,要轻松得多,容易得多。不过要提醒的是,打新中新股是没什么风险的,但持有股票才有资格打新,这些股票有下跌亏损的风险。而股指期货短差,更不鼓励参与。我老早以前短差的成功率就很高,但仍到2016年才开通股指期货资格,到现在顶多一天做个五六对交易。多考虑风险,少考虑赚了钱如何花,在成功之前要积累经验,尤其对自己性格上的固有缺陷要想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