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股票人黄祖斌
股票人黄祖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778
  • 关注人气:11,0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祖斌:股票上涨的催化剂关键看剂量

(2014-05-19 17:04:00)
标签:

股票

股市

民生银行

交通银行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股票市场的东西相对于其他领域(比如地震预报、足球俱乐部的经营、在城管驱赶下的小商贩的经营、电脑软件的开发、写字楼中的拉帮结派……),是比较简单的。不过由于股市承载了较多人的最终愿望(发财),所以在一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到了股市中很多人就灵魂附体了。

 

股市要有较大的上涨行情,和2个因素密切相关:

一是估值要低。所以多数牛市都是在股市持续大幅下跌后出现。

二是要有持续流入股市的较大规模资金。

这两个因素的不同组合,导致了行情的差异。如果估值特别低,增量资金特别多,就是大牛市。如998点之后的两年行情。如果估值并不算低,增量资金也不多,则可能只是中级反弹行情。如2003年底开始的跨年度沪指400点上涨的大盘股行情。

一般来说,一个股市整体上估值是高是低,是否有投资价值,并不难判断,但何时有增量资金入市推动股市的上涨,是难以预测的。要说投资价值2010年中国的银行股就很有投资价值,但如果市场不认可,甚至认为银行股就是不良资产的无底洞,则不仅没有增量资金买进银行股,市场的存量资金还不断地从银行股中撤出,流入“战略性新兴行业板块。

股市大资金的进出,很可能是突然发生的,有可能有政策的推动,有可能发生之后永远没有人搞清楚。前者如当年的国债期货市场的327事件发生后,中国关闭了国债期货市场,于是这个市场的资金转战股市,股市一天大涨大概30%以上。后者如1999年的519行情,是哪些资金开始入市,从而开始2年之久的互联网行情,恐怕至今仍是个谜。

 

就个股而言,在一定的大盘趋势和板块状况之下,要想有较好的超额收益,就要看是否有股价上涨的催化剂。而催化剂在剂量上是否充足,这是化学反应和股票涨跌中一样存在的问题。一吨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如果只放10克二氧化锰,剂量就不够。同样,如果一只市值100亿的股票,公司高管宣布增持2万元,那只能是石沉大海。

 

交通银行13位董事和高管以自有资金分别于513日和14日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A股,合计56.31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3.75元至3.77元。截至519日,交行的收盘价是3.74元。和其他银行股比起来,在此期间,交行高管的增持对股价的拉动作用几乎为零。

 

如果交行的这些董事和高管,将自己的房子全部卖掉,租房居住,并且以8%的利率从各个渠道每人借款1000万元,这些钱全部买入交行的股票,并且开通融资融券账户,以买入的交行股票作为质押,再融资买入交行的股票,总计买入金额在1亿元以上,是否能让交行在半年内,相对于银行股的平均涨幅跑赢10个百分点以上?我个人对此仍不抱乐观的看法。

 

中外股市,普遍喜欢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所以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只能买股份制银行而不能买四大行及交行。中型银行在全国各地仍有很多城市没有设立分行,但四大行及交行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各城市。另外中型银行在管理上更灵活,激励措施比较到位。引用我一个同学间接听到的戏言,就某中型银行为了业绩的增长,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都激发出来。员工普遍面临比大银行更大的压力,结局当然是员工、银行、股东三赢的局面。

 

惰性气体基本上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不稳定元素就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象交通银行这样的大银行,要出现明显领先于中型银行的上涨,在同等情况下(我的意思是估值、股权结构等条件基本相同),需要的资金量可能是中型银行的3倍,甚至是10倍。

 

如果是股性更活跃的中型银行,比较充足的股价上涨的催化剂应该是多少的资金量?这里正好有一个例子:

史玉柱在2011年和2012年大幅增持民生银行。民生银行在201212月初开始的急涨行情中翻倍。

史第一轮增持时间为20113月到9月。在此期间,史玉柱在A股市场上一共增持民生银行65896万股。增持最为频繁的时期是当年56月份,其中5月增持17次,当时股价波动区间为5.2-5.5元。6月增持18次,股价波动区间为5.1-5.5元。史玉柱2011年一共46次增持民生银行A股股份,按照披露的每笔购入均价加总计算,共斥资逾38亿元;32次增持民生银行H股股份(增持之前,史玉柱并不持有民生银行H),合计约斥资181098万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4.6亿元。

第二轮增持从20126月开始,史玉柱这次选择了民生银行H股。当年64日和5日,开盘价均为7.0港元,史玉柱连续两日买入2440万股民生银行H股,耗资约1.708亿港元;68日,史玉柱再次出手增持1320万股,开盘价7.4港元,耗资约9768万港元;827日,一份一年期现金交割的认股权证产品(CALL+PUT)自然到期,史玉柱担忧别人误解其减持,同日在市场购入等额(240万股)的股票;96日,史玉柱以5.76港元/股买入500万股,单笔耗资2880万港元。20129月,民生银行跌幅达3.70%,收于5.47元。史玉柱选择在919日以5.5元人民币/股购入100万股民生银行A股,次日再以5.47/股购入300万股,合计耗资2191万元。2012年,史玉柱在民生银行A股和H股的合计约花费2.5亿元人民币。

两轮增持交易次数约80次,合计耗资约55亿元。

 

民生银行比较早地进入了小微贷款这个领域,这既受政策的鼓励,又是一个利差较高的领域,自然成为一个股价上涨的催化剂。但即使有这么好的一个基本面,史玉柱作为民生银行的重要股东,从首次增持开始,一共有80次增持,一次次地增持,一次次地公告,一次次被财经媒体所宣传、评论(叶檀傻大姐还担忧史落入资本市场食人鲨的嘴里)。即使如此,从第一次增持开始,到民生银行开始急涨,仍有近20个月的时间间隔。

 

对比史玉柱对民生的增持,交通银行高管增持这种催化剂,剂量是足,还是不足,就一目了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