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祖斌:只要知道是好的改革就行

(2012-10-16 17:12:42)
标签:

股票

股市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昨天上证指数跌破2100点后,今天围绕2100点振荡,不过收盘仍低于2100点,为2098.81点,上涨0.11点。沪市成交量仍在500亿之下(472亿元)。

 

五年前,上证指数开始了从6124点的熊市之旅。记得在当年10月,交易所债市不乏收益率接近于10%的债券品种(如08国安债),但当时市场非常乐观,对这种稳定回报的品种根本没有兴趣。而目前的市场,收益率低于10%的信托产品仍然非常热销,而股息率接近于5%,市盈率低于10倍的多数大盘股则乏人问问津。当然,也有本身不喜欢债券的人,对这种稳定的回报很感兴趣。我记得2007年国庆前后,我在博客中推荐过这个品种,结果收到全国数百封邮件。如果有人买,收益应该还可以,反正固定就是10%不到一点。(从最低的67涨到现在的97,中间有一点利息收入)不过并不是我做了什么善事,因为这个收益就是存在的,不管最后谁拿到了这个钱。我的建议只是这个钱的分配。这种转变,市场环境比较差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从新的证监会主席就任一年以来推出的较多政策并未结束熊市来看,令社会主流资金对A股重新产生信心和兴趣,需要多管齐下。如果缺乏赚钱效应,投资者显然不会踏入不少人认为连赌场都不如的A股市场。

 

证监会近日公布了两个改善A股市场环境的措施:一是将于近期开展一次股东、关联方、上市公司本身承诺的履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对承诺履行做一次排查。对未履行承诺的,要求在10月底前披露原因;对已经履行承诺的,还要进行抽查。二是证监会暂停审核7家公司并购重组。

 

不论此届政府,还是下一届政府,都基本可以确定不会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不过既然最近一两年经济的下滑,部分是周期性的原因,部分是政策主动压的结果,则预计会有放松部分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限制的举动,也会适度增加非过剩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今天公布的项目有:西气东输第三期工程(投资额1160亿元),国务院近期还批复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投资需求约798亿元。西气东输就是必要的投资工程,核电站也要大举建设。

 

就不久后即将召开的“十八大”而言,对股市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利好。新一届政府会推出哪些改革措施,也无法预知。但个人认为,总体上看,中国决策层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中国决策层最近30年基本上没有犯过大错。虽然一开始中国摸着石头过河,但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冲击很小,并适时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新一轮的经济起飞建港口、桥梁、公路(否则难以想象中国如何应对2004年至2007年始终紧张的煤电油运)。中国坚持不放开外汇管制,于是在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稳如泰山。中国自2000年开始,除了2007年和2011外,都是货币超发。如果2007年没有货币紧缩,则上证指数可能是从8000点跌到目前的2100点,而不是6124点跌到2100点。在2008年上半年,银监会早就通知各商业银行,国际上很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在2008年上半年,月CPI达到8%时,经济学家们纷纷要求加息,央行不为所动。很难想象,2008年上半年加息,下半年对企业的冲击有多大。同样是金砖国家,只有中国没有高通胀,中国应对高通胀的政策坚决又有效。

 

就经济政策而言,中国的决策层最近30年以来从来都是顺势而为,并且有一定的前瞻性。虽然新一届政府未必有比较大的改革措施,目前也不知有哪些改革,但基本可以确定是推动经济的增长,而不是侧重于政 治 改革。就地方政府而言,新一届地方政府上台已有一两年了,“十二五”也快要过去两年了,但中央政府为抑制通胀,缓解经济结构的失衡,压制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但只要必要的投资项目在明年部分启动,经济就有回升的空间。

 

所以,只要知道未来的改革是好改革,是有利于经济增长就行。关于中国股市,3000点也好,10000点也好,早晚会到的,多等等损失了什么呢?比如今年我买的一些品种,五粮液,东阿阿胶,上汽集团,中信证券,华泰证券,都曾亏损过,怕什么?我买的苏宁电器现在还亏着。越是有较多的人对股市绝望了,股市就越有希望。据说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认为40岁的人不大可能成为价值投资者。很正常,没有见识过,没有产生一定的想法的基础,能知道什么?更悲哀的是,很多人学了经济或是金融的硕士,或是博士,浪费了时间,束缚了自己的想法,又浪费时间去了解国情,了解历史,于是金融市场到处是一些傻呼呼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