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市股票 |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
虽然昨天收盘后证监会并未发布停止IPO等维稳政策,不过今天上证指数低开高走,延续了昨天的上涨行情。全天上证指数上涨29.85点,收于2086.17点,涨幅为1.45%。但沪市成交量只是小幅放大,只有648亿元。
截至本周三收盘,本月上证指数下跌40多点,似乎上证指数将迎来2004年之后第一次连续五根月阴线,但昨天和今天上证指数累计82点的上涨,导致上证指数9月收出阳线。从基本面上看,除了从周三开始的银行间同业折借利率的下降之外,并未实质性的利好出台。
三季度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会有惊喜。根据统计局的统计,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第五个月负增长。而且1-8月累计利润增速(-3.1%)较1-7月累计增速(-2.7%)进一步下滑,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0.2%)比1-7月增速(10.6%)进一步放缓;主营业务利润率(5.31%)也不如前7个月(5.36%);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却从前7个月的85.41元上升到85.47元。从这个数据基本可以推断出,上市公司三季度的经营业绩仍在底部徘徊。
证监会
证监会昨天发布会的所谓救市三招几乎可以忽略。今天有媒体一厢情愿地把昨天证监会例会内容总结为所谓的“三大利好”:(1)推动降低证券投资税率。证券监管系统正在加大协调力度,积极推动降低分红成本,会同有关部门修订相关税收政策,降低证券投资有关税率。(2)研究分红与再融资挂钩。证监会已经要求各辖区的36个证监局,对连续5年具备分红能力但未分红的,2011年未进行分红的,这两类上市公司进行公司章程和治理情况的专项检查。据了解,证监会将在现行法规框架下,进一步研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与再融资挂钩制度,强化外部约束机制作用。(3)完善回报投资者的措施。证监会将继续完善积极回报投资者措施,涉及IPO、并购、再融资整个链条。今年以来,证监会地方局对重点公司进行摸底核查,对具备分红条件但没有现金分红的公司进行专项检查,对部分公司出具关注函。
即使完全免除股票交易印花税,免除股息的所得税,也是非常有限的利好。中国很少有投资者是为获得股息而投资股票的。更何况税收减免的决定权根本不在证监会,在财政收入增幅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只会阻碍减税。推动上市公司分红更是缘木求鱼,分红本身就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样不大可能通过强制政策来增加分红,政策力度有限,则效果也不会太好。正因为证监会目前拿不出特别的利好政策,因此今天股市低开。
本周2000点未有效跌破,则本周很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底部,不过就本次上涨行情而言,最大的障碍是成交量仍处于比较低的位置,这说明一方面没有增量资金踊跃入市,存量资金追涨的愿意也不高。根本原因是因为证监会的“维稳”导致的上涨,往往都不能持续。不论是2002年证监会停止国有股减持,还是2008年停发新股并降低印花税,和2004年停发新股,都是如此。沪市成交量如不能持续维持在1000亿以上的水平,很难实现较大的上涨行情。
“十八大”的召开对A股市场显然是一个利好,不过这种利好也是短期的。2002年“十六大”是当年11月召开的,但当年9月-12月,上证指数连跌四个月,而且每个月的跌幅都在5%左右。“十七大”是2007年10月召开的,但大熊市恰恰开始了。不论是1999年的建国50周年,还是2009年的建国60周年,或是2008年的奥运会,都并未因这些对上市公司业绩并未实质影响的利好而出现持续的上涨行情,而且除了2009年的建国60周年外,其余几个时点股市恰恰是下跌的。
就10月,和第四季度的行情而言,却可以乐观展望。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熊市时间持续较长(从2009年的3478点算,已经持续了38个月;从2007年的6124点算,已经持续了60个月),A股整体估值已创历史新低,风险基本释放完毕;二是股市上涨一般领先于经济复苏。目前虽然经济并未有明显复苏的迹象,但抑制经济的多数政策都将解除。新一届政策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只不会延续目前压制经济政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