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祖斌:中国楼市谁来接盘?

(2011-05-11 08:15:39)
标签:

房地产

房价

房产

分类: 房地产评论

    不久前,国务院派出的房地产调控督查组在南宁听取汇报后,发改委副主任穆虹称,当前各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中央的态度是很坚决的。他还希望各地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要切实抓好房地产的调控工作。这或许说明房价上涨的压力仍比较大。然而从一系列现象来看,部分城市楼市已岌岌可危,有三个现象或数据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世联地产最近表示,通过测算,2011年第二季度全国潜在供应面临放大态势。世联地产认为,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大牛市,造成了新开工面积急剧放大,将造成20114月份至11月份期间,市场上可能有大量的新增潜在供应。世联地产长期监控的40个城市中,北京、杭州、苏州、南京、上海和温州等城市潜在供应将大幅超过实际需求。世联地产认为,目前通胀形势严峻,加息压力犹存,政府频频放出政策不放松信号,或将再度抑制市场需求,二季度市场走量不容乐观,部分供给远大于需求的地区面临较大的价格下行压力。一方面,供给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需求受一刀切的政策限制,和在调控政策下的观望心理共同导致需求减少,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可能将出现。

 

二是招商银行和贝恩顾问不久前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透露,个人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士对直接购买国内住宅的投资热情下降。2011年初,投资性房地产在高净值人士资产配置的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至14%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将不再增加房地产市场投资,一半的高净值人士表示逐步在撤回房地产市场上的资金。

根据中金公司测算,一线城市(京、沪、深)的房价收入比为15倍,高出香港35%左右;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为10倍左右,与香港相当;三线城市也达8倍左右。中国拥有的住房成本(9%)远高于租金收益(2.5%),意味着房产投资的主要价值在于房价上涨。投资房产依赖于房价持续攀升的预期,而不是买房相对于租房更划算。正是较多的富人强劲的购买力支撑了住宅价格的持续上涨,而所谓的刚性需求购买力则相对不足。当中国的富人实际需求下降,甚至有近一半的富人将抛逐步抛售房产时,刚性需求根本无力承接来自房产商与炒房人的双重供给。

 

三是最近有报道称,知名房地产中介公司21世纪不动产的一名地产经理猝死。搜房二手房网的数据显示,98%的上海房地产经纪人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近一半的经纪人日工作时间达到12个小时。这充分证明了不少一二线城市在政策调控之下,住宅销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事实上,去年全年21世纪不动产已出现亏损1.466亿元。

由于楼市调控长期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因此投资需求比例较高的部分城市今年将面临谁来接盘的严峻问题。

 

  到北京两年半了,一直没有搬家,不过换了工作后,已没有必要出没于北京金融街一带。如有哪位读者有闲置的房屋(一室或两室户),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能在50分钟左右抵达北京朝阳区的永安里、秀水街、世贸天阶一带,可与我联系,电话是13611369049。

 

郎咸平的高房价低工资论根本是一派胡言   郎咸平更像是个街头经济学家

郎咸平堕落到靠忽悠危机来混饭吃了      北京与上海的50个不同(一) 

   郎咸平本质上是个财经演员                   养老保险靠得住吗?》 

   黄祖斌:不买基金就是和钱过不去        中国以房养老的三大障碍  

跑赢恒生指数44个百分点              全球股市或将有中级上涨行情

不要相信房产增值450倍的鬼话              中国人的劣根性是个伪命题   

中国12年住宅价格大牛市已结束          不宜简单指责80后养不起父母

北京25倍房价收入比不可持续           迪拜将是另一个泡沫笑柄 房产税不是楼市中的原子弹 

货币天然就是贬值的                     巴菲特揭发的美国慈善丑

世界投资大师之投资精髓                   炒股亏损惨痛回忆与总结

艺术品投资的主要风险                   关羽、赵云与股票投资

黄祖斌:9年A股投资心得                  两个历史名人的成功投资范

从贝克汉姆热看大众炒股亏损之必然      股市投资的20个误区(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