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祖斌:纳斯达克的半裸与创业板光屁股无关

(2010-11-08 09:56:25)
标签:

创业板

股市

股票

市盈率

纳斯达克

财经

分类: 财经评论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2日在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创业板推出一年来,总体运行平稳,未来应继续完善创业板,逐步解决创业板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祁斌认为,这一年来,创业板非常成功,总体运行比较平稳。创业板市盈率偏高问题,在国外也曾经存在。例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公司的市盈率是无穷大,因为没有盈利,或者盈利为负。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刚满周岁,尚不能下成功与否的结论。

 

不久前,财政部一个研究所的叫贾康的人,称房产税不到一年就会征收,并且首套房将免税。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以为这是比较靠谱的。不料后来有消息称,这个研究所是个研究机关,并不是行政决策机关。所以这只是学者的个人观点。

 

所以我就不知道证监会的这个研究中心是属于什么机关,代表了什么样的观点。不管怎么说,这种对创业板目前的现状洋洋得意的想法比较有意思。

 

就全球而言,创业板市场只有美国的纳斯达克是成功的,这说明创业板成功的概率并不比买彩票中奖高多少。那么中国真要想让创业板搞成功的话,决策者的头发要掉六分之一,老婆可能至少要离一两个,体重平均要掉15斤,要兢兢业业、改履行薄冰地考虑到各种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宁背骂名,勤奋工作,但我从未听说过有关的决策者有这种情况。想起一个事情,在很多人眼里,飞行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在收入上确实是这样,但这种行业神经高度紧张,不少飞行员退休不到5年就去世了。高收入有什么用?平时花不了钱,退休后来不及花钱。要是中国各种重要决策者在制订政策的时候,多一些飞行员这种敬业和谨慎,包括紧张,那……

 

美国纳斯达克作为唯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在1990年代的高估值并不是从来就有的。那时候一些企业根本没有盈利,有些市盈率先高,顶多就是半裸。要知道,纳斯达克市场1968年就诞生。正是一些伟大企业发行时的低市盈,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谷歌2004年发行时的市盈率不到10倍,微软1986年上市时的发行市盈率只有20倍。中国的创业板天生的高估值,但今年创业板的业绩增幅甚至不如中小板,回报在哪里?

 

因此美国创业板曾经的半裸,并不是中国创业板光屁股的理由。更何况美国1990年创业板高估值后,发生了崩盘。是不是中国创业板要省略纳斯达克19681990年代前半期的正常发展时代,一步进入高估值后崩盘,过把瘾就死?

 

在我看来,光屁股的创业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另一个笑柄的可能性非常大。

目前的创业板并没有成功让急需资金的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资金,解决民营企业不能获得银行贷款青睐,促进经济发展,更不用说投资者的回报了。它反而成了一个造富机,让亿万富翁们成功套现,成为十亿级的富翁,更可以通过突击入股,让一些不透明的资金狠赚一笔。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的比尔.盖茨通过纳斯达克成了千万美元级的富翁,他还有心思做微软的软件吗?我看就算有,也要一边想着把股票套现,一边想着微软的软件。

这个状况并没有得到改观的迹象。中国的主板市场当年也是这样先天不足,只考虑为国有企业脱困和国有企业圈钱,不考虑投资者的回报。于是长期熊市,长期得不到发展,中石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垄断企业反而被迫去海外上市,把巨额回报送给外国人。还造成了股权分治。一旦这种制度建立起来,股权分治的规模最终越来越大。或许如果没有这个问题,中国2001年开始的熊市可以短一些吧。

 

跑赢恒生指数44个百分点   全球股市或将有中级上涨行情 不理解保险公司入驻高价办公楼

  2319点很可能是另一个历史大底

 

 中国以房养老的三大障碍    中国十年M2增450%不值得大惊小怪

  中国人的劣根性是个伪命题            病危、人参、大萧条、流动性

中国12年住宅价格大牛市已结束          不宜简单指责80后养不起父母

北京25倍房价收入比不可持续      迪拜将是另一个泡沫笑柄 房产税不是楼市中的原子弹

养老保险靠得住吗?》                 货币天然就是贬值的 

     不要相信房产增值450倍的鬼话

郎咸平本质上是个财经演员

巴菲特揭发的美国慈善丑闻

北京与上海的50个不同(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