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的内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人说,中国人其实有刚性需求,中国的房子远远不够。其实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人的物质需求是无穷的,关于房子,即使是已经有100套房子的人,也希望有200套。关键是有没有购买这些物质的支付能力,否则最好不要想,想了也是白想。
中国的内需应该是中国继续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关键还是提高居民的收入,让居民的收入在GDP的比重中提高,而降低国家税收占的比重,降低资本的比重,降低腐败和不合理行政开支的比重。当然,中国的税收占GDP的比例确实比一些发达国家要低,但中国的福利很差,很多没有医疗保险的穷人,生了大病恐怕只能等死,养老保险存在巨大的缺口,并且覆盖的范围并不大,所以没有理由占了较高的比例。
以下是我同事搜集的世界上一些城市平均收入的一些数据,可以发现,上海和北京其实排名只不过在59和65名,甚至不如巴林、土耳其、捷克、马来西亚、俄罗斯、巴西、斯洛伐克、阿根廷、秘鲁、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罗马尼亚、立陶宛等国的一些城市。
并且很显然,上海和北京就真的排名这么靠前,美国的华盛顿,汽车工人年薪高达100多万人民币的底特律,日本的大阪等城市,均没有列出来,我看美国恐怕一半以上的城市工资要高于上海和北京。
贴出这个东西,仅供参考,并不代表什么结论。我的博客虽然也提供结论,不过主要提倡独立思考和分析。拿这个表来说,上海的平均税前工资比北京高30%。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根据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年北京只比上海少大概60元/人,如果按人均工资的话,我感觉北京甚至要超过上海。
另外客观地讲,北京和上海的物价当然要比世界上大多富城要便宜,所以相同工资的北京人和巴黎人,有可能是北京人生活得象老爷,巴黎人不得不兼职要饭才能吃得饭。另外中国正因为工资低,农民工的工资更低,所以上海人找人修个房子,搞个装修什么的,花费不值得失眠,而美国或欧洲的一些地方,请人干活是承受不起的。施瓦辛格演的一个电影《第六日》,他是一个水平很高的直升机驾驶员,还不得不自己修理被汽车撞坏的房子。如果在上海,飞行员这么作,恐怕要羞煞特宁了。
2006年世界70个具代表性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比较. 以时薪(美元/小时)为单位计算:
税后(美元/小时)
税前(美元/小时)
1 Zurich
苏黎世(瑞士北部城市) 19.5美元/小时
26.2美元/小时
2 Geneva 日内瓦(瑞士城市) 18.2美元/小时
25.2美元/小时
3 Oslo
奥斯陆(挪威首都)
17.4 美元/小时 26.6美元/小时
4 Dublin都柏林(爱尔兰首都 ) 16.5
20.1
5 New York纽约(美国)
15.7
22.7
6
Luxembourg卢森堡
15.4
19.1
7 Los Angeles
洛杉矶
15.3
19.6
8 Copenhagen
哥本哈根
15.1
26.9
9 London 伦敦(英国首都)
15.1
20.3
10 Chicago
芝加哥(美国)
14.9
20.1
11Helsinki 赫尔辛基(芬兰首都)
14.0
19.3
12Tokyo
东京(日本首都)
13.7
17.7
13 Frankfurt法兰克福 (德国)
13.5 19.9
14 Munich
慕尼黑
13.3
19.3
15 Berlin 柏林(德国首都)
12.9 19.2
16 Vienna 维也纳(奥地利首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