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要有合理盈利预期
(2008-07-28 10:51:15)
标签:
股票股市投资 |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
投资心得
精选好企业,合理价格买进,长期投资,想不赚钱,很难;短线炒作,随波逐流,想不亏,很难。
严格止损和控制仓位是避免大幅亏损的两个有效办法。
不会开车,无驾照的人不应开车;不了解股市基本常识和个股基本面的,不应该买任何股票。
开快车容易出车祸,想在股市中实现暴富,容易出现大亏。
买股票时理由的充分程度,与投资结果的满意程度成正比。
炒股赚大钱的经济学家、股票分析师全世界都屈指可数。
理财一周记者/吴英燕
他在股指高位时放话“股市要跌破3000点”引来骂声一片,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不相信分析师,却偏爱罗杰斯、林奇、巴菲特;他经济学出身,曾从事律师职业,最终却将炒股作为自己的工作。
这个人就是黄祖斌。1970后生,1米75,框架眼镜,书生气十足的斯文小生却已有10年的股龄。从1000点到3000点,他赚了4倍多,从6000点到2800点,他仍然跑赢大盘。
小损失赢得大经验
1999年,还在大学的黄祖斌看着当时不断上涨的股市,和同学一起合开了一个账号。对股票一无所知的他,相信了报纸的推荐,买了100股新钢钒,尽管只赚了30元,却注定了这一生他和股票分不开。
尝到甜头的黄祖斌,从《证券市场信息》中得到信息:广州冷机会涨,于是高位买入,最终赚了50%。看报纸、听广播、订杂志、跑交易所,只要这几种渠道共同推荐的股票,黄祖斌从不犹豫一定买。但是,大学毕业后,一味地相信股评,让黄祖斌开始尝到股市带给他的苦恼。
黄祖斌说,股市从2000年春节后的1040点涨到第二年的2200多点,而自己反而亏了40%,并且是买什么,什么跌,卖什么,什么涨,“就像是中了邪。”当时所有的信息渠道都传递这样一条信息:科技股前途光明,于是黄祖斌重仓科技股,不料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他不仅赔了老本,还欠下了亲戚朋友的钱。
然而亏损的路并没有终止。在“休市”两年后,黄祖斌再次进入股市,当时题材股被炒作得沸沸扬扬,黄祖斌追高买了广州控股,结果偷鸡不着反蚀一把米,亏了800元的他快速抽身。2003年的那一波蓝筹股行情,当时舆论一片叫好,“我感觉这么多好股票,一点都不买,就是傻子。”黄祖斌又一次追高进场,依旧是惨跌出局。
连续几年的亏损,终于让黄祖斌沉下心来反思。那一年,黄祖斌重新翻阅了大学时看过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漫步华尔街》,“炒股那么多年,自己一直置身于股市外,甚至连市盈率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太相信股评和专家了。” 虽然炒股多年,但黄祖斌都是亏钱。不过他很庆幸,只亏了1万多,却明白了炒股要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是那几年炒股最大的收获”。
信自己换来第一桶金
黄祖斌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很少人没学过开车敢去开的,因为不会开车必定会撞人”,在经历多次失败后,他开始尝试自己去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具备投资价值。黄祖斌把炒股第一桶金归于自己钻研得出的中国国航。
2006年,国航在国际油价大涨,只有一家基金认购的情况下发行,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在分析师、专家都不看好国航的时候,黄祖斌却认为国航是只牛股,“当时国际原油价格被高估,人民币升值使得以美元购买波音飞机的国航受益,国航是奥运的指定赞助商,这几个因素使我相信国航会涨。”黄祖斌在2.8元时买了国航,“国航是我赚的第一桶金,但是这次成功让我坚信炒股要相信自己。”
中国国航后,黄祖斌最大的感受就是:正确的判断才能产生价值。从那以后,在选择每一只股票时他都做到“吃透上市公司”。相信自己,不是一句空话,黄祖斌说:“炒股要有一些基本的证券常识,就仿佛打牌要懂得如何看牌,一个连市盈率、现金流、K线图都不会看的人是绝对不会炒好股的。只有在自己具有判断能力的基础上,才不会被分析师和专家牵着鼻子走。”
现在,炒股已成为黄祖斌的工作,尽管他也认为自己并不应该成为众多股民仿效的样本,但是他仍然很自信,“凭借我自己的判断力,我觉得在股市中得到30%的收益并不是太难。”现在,黄祖斌把战线拉长到了香港股市,这八个月来,他在香港权证上赚的钱远多于过去的工资。事实上,能够让黄祖斌这么自信的根源在于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爱专家爱投资家
一个几乎可以每天都批评不同专家的人,居然会疯狂地“爱上”投资家,在1个半小时的交谈中,黄祖斌一半的时间是在提罗杰斯、林奇、巴菲特,如数家珍。
“我知道很多人都看过这些人的书,但我敢说1000个人中,能像我这样钻研的人很少。” 每隔一段时间,黄祖斌就会把那些书翻出来再读,“我也不知道看了几遍。也许很多人都看过他们的投资心得,但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得,就像100个人心中会有100个哈姆雷特。”
黄祖斌把他们的话时刻挂在嘴上,“我是因为看得多了,才脱口而出,实际上,他们的很多思想已经深深地注入我的脑海中。”黄祖斌说从这些投资家中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要对自己的盈亏有合理的预期。“每个人都是为赚钱而入市,但是炒股却未必一定赚钱,股市中没有始终的赢家,牛顿如此聪明的人,也在股市中亏得一塌糊涂。”黄祖斌笑着说,“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在股市中获得暴利,而事实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黄祖斌告诉记者,彼得·林奇算是最成功的投资家了,而他的预期收益也不过是每年29%,“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盈亏预期是现在很多散户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