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财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

(2007-02-09 11:19:13)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在约2003年的时候,看到一本叫《富爸爸,穷爸爸》的书,一口气看完,感觉不错,因为我发现,这本书基本反映了我对金钱的想法。

    曾看到一个短文,提到中美两国间教育的一个区别:中国的教育系统告诉一些小学生,世界上的著名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如何如何,(当然牛顿炒股票亏损,爱因斯坦大搞女人的事是不会讲的);一些作家如何如何,请一些有头有脸,比较成功的人来给学生讲演。于是中国不少学生在写关于理想的文章中纷纷表示自己想成为什么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可是中国人随着成长的过程,一个个梦想破碎,比较失落,因为显然离任何一个“家”的距离大得几乎看不到。而在美国,学校往往让一些普通消防员、清洁工人、警察给学生们讲演。于是美国人长大后警察、消防队员,觉得心安理得。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的一生只不过是不断挣钱来养家糊口。

     并且中国的国情比较特别,前一阵子有个名人,好象是吴敬链吧,说过一句比较客观的话:中国最大的不平等是机会的不平等。所以不要看有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如使自己的企业九死一生后获得成功,因为大多企业不是成功,而是死掉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年。民营企业一般得不到贷款,政府部门由于短视,宁愿把银行的股份便宜卖给外国投资银行,也不愿卖给中国民营企业;宁愿把一些行业对外资企业开放,也不愿对民营企业开放。所以现在凡是开放的行业,民营企业基本大量死掉。一些赚钱的行业,不是一般的人想经营就可以经营的。一些大工程,难道你想承包就可以承包吗?就是一些赚钱的民营企业,是老板在赚钱,跟员工关系不大,帮你交社会保险就不错了。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好不要那么理想主义,而是尽量现实一些,管好自己的钱,尽量实现财务自由,就是不必努力工作也可以有比较充足的钱够消费。

    要实现这个目的,有两个途径,一是努力工作,打工挣钱;二是理财,钱生钱。我的想法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除非一些啃老族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工作,可惜的是,我发现绝大多数人并不懂理财,没有让自己的钱象自己的雇员一样为自己打工挣钱。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努力工作挣钱,为什么不愿意花一部分闲暇时间去理财,同样实现增值的收益呢?真是奇怪得很。

    把钱投资于一些可能有较大增值的项目,或是金融品,不仅本金仍属于自己,而且可以不断地增值,甚至增值部分会很快超过本金。举两个类似的例子,2002年时,我投资12000元,2003年追加投资3000元,共15000元买入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我有个同事,化14000元左右买了辆摩托车。到现在,我的15000增值为32000多元,而我同事的摩托车,不考虑用去的油钱、养路费、考驾驶证的钱,目前价值不到7000元。

    如果投入1万元,每年取得27%的收益,十年后可以增值为10.91万元。这就是投资的喜人成果。当然年收益27%是很困难的,一年10%是完全可能的,则十年可增值为2.59万元。

    这方面中国最成功的,可能应该算是今年屡屡高调露面的林园,他原在深圳博物馆工作,在约16年前,以8000起步,投资股票,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发展到4亿元,今年股市大涨,估计起码又可以增加到10亿元。这就是积极理财的力量,有谁16年打工,哪怕从无休息日,一天工作24小时,能挣到这么多钱?

    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是美国的巴菲特,在今年为慈善事业捐款300多亿美元后,失去世界第二富翁的排名。他约四五十年前,以100美元起步,专门投资股票,赚了400多亿美元。

    当然投资是有风险的,我买入的股票和基金,哪怕是今年赚了一倍多的招商银行,几乎都是买入就亏损。同时,不同的投资品种,风险回报率是不一样的,比如银行存款的风险可以认为是零,而回报率不超过3.5%一年(五年期定期存款)。这只是技术问题,而不是观念问题,最主要的是,人们是不是重视这个压轻自己生活压力的途径。我听到很多人对金钱很超脱的态度:“我对投资不感兴趣。”“我对数字不敏感。”“我的专业不是这个。”我看这完全是借口。难道生活不需要花钱吗?难道钱花不完吗?显然不是的。这种态度的结果,是失去投资收益的机会。这样的态度是少见的,而更多的是对投资不敏感,主要原因可能是惧怕风险,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投资股票,盈利10%的喜悦远小于亏损10%的痛苦;也有可能是从未亲身体验过获得投资收益的喜悦。

    每个人通过工作取得的金钱是非常有限的,必要的衣食住行是必要的,可是降此之外的部分钱这些钱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投资,消费还是投资,这是个问题。消费给人的快乐是短暂的,有限的,有时候纯粹是一种冲动罢了。人生在世,

    最近有个不错的广告中,葛优说:过日子,实在点好。多好的一句话,就是文盲也能理解它的意思。可是,目前浮躁的中国,应该说越来越多的人并不理解这句话。

    以下是我2006年12月截至到23日的支出明细表。(要说明的是,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所以出现有一天一分钱也不支出的情况,那是因为交通费由交通卡的充值支付,有时候做饭的材料早日购买。)之所以从今年四月开始把自己的支出详细记录,完全是东施效颦。因为看到洛克菲勒不光详细记录自己的每一项支出,而且让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做。对于了不起的人,即使不能学他们成功的精髓,学学他们的形式也是好的。12月是我支出最多的一个月。但前23天,总共支出也不过2238.8元,并且因为房租是三月一付的,所以付出的房租1050元中,有700元是为以后两个月支付的。电话充值本来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卡上有近400元,因为充200元可以送100元,所以才充值。电脑坏掉修理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所以其实支出只不过1300左右。11月的支出更少,只有700元左右。虽然11月,差不多我每个星期,股票和基金都实现了超过1万元的收益。

 

日期   消费项目及金额
    修电脑130,现金流游戏20                                              150
     酒11                                                               11
     食品49.3                                                           49.3
     报纸1,停车费10                                                     11
      报纸1                                                             1
                                                                        0
    交通100,报纸0.5                                                    100.5
     电费12.8,食品36.4                                                    49.2
                                                                       0
10    房租1050,交通2,食品59.1                                          1111.1
11   报纸2,瓜子2                                                           4
12   桔子10,青菜1                                                         11
13  《21世纪经济报道》1,瓜子2                                         3
14 花生12.2,白菜2.2,衬衫20,香菇13.5,报纸《21世纪》1,《每日经济新闻》1     53.6
15   火锅33,《21世纪》1                                                    34
16                                                                         0
17   《21世纪》2,吃饭178                                                 180
18   水煤费35                                                               35
19  《第一财经》1,黄酒11,瓜子2                                           14
20 《21世纪》1,奶粉19.8,芝麻糊11.2,白酒4.8,海参6.8,火锅丸20              65.9
21  吃饭80,《21世纪》1,白菜1.5,花卷2.4,芝麻糊22.7,鼠标垫                112.6
22  电话费充值200,卷心菜0.57,水果5.4,芝麻糊12.7,海鲜10.9                 239.6
23 筷子3                                                                   3
 

    有人可能非常气愤地说:这不是变态吗?也有人可能嘲笑说:财守奴。搞错了,而且是大错而特错了。老葛朗台有大量的黄金,舍不得花钱,他可以叫守财奴,也有资格选择做一个守财奴,普遍人,没有个两三百万,根本是没有资格做财守奴。偏偏不少离有资格成为守财奴的标准差很多的人,特别是小资一族,花钱象国王一样:

    1、曾在广播上听到这样一个事:有个上海的女职员,花3000多元,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工资,去看F1赛车。

    2、无数的新婚夫妇,化约5000元去拍婚纱摄影。好象花五毛钱一样。其他往往不是他们自己有这个虚荣心,而是社会舆论的压力。也有人真的以为这个东西是爱情的见证或保证吧。不过,我真的以为,看着相关的照片,喜悦之情未必如把5000元放在手里数一遍。

    3、有个好象是成都的年轻人,有10多万元,居然贷款买了辆上百万元的汽车。当然,开了两个月就无法负担了。报纸上没有说是如何收场的。真不知这是变态,还是可怜。

    4、现在不少人喜欢旅游,特别是出国旅游。其实中国人的旅游,我看某种意义上讲是找个地方去照相。去外国旅游更让人莫名其妙,大量行程化在路上,并且外国什么东西中国没有呢?中国南北有5500公里,东西有5000公里,大多气候都有,大多地形都有,大多动植物都有。中国的长城、故宫、天坛等古迹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的五岳、黄山、佛教四大名山、庐山,哪个不可以住上一个月好好欣赏?最搞笑的是有人去新马泰,那里有什么呢?如果说风景,中国没有那里的风景吗?说到看人妖,这里说句难听的话:要么看男人,要么看女人,看人妖干什么?

   5、买车。这里不详细讲,有兴趣可以看我推出的《买车是基本没有必要的》。

    属于我们的每一元钱,本来都有机会通过投资,象我们的雇员一样,免费为我们打工,可是盲目的消费,特别是中国人那种打肿脸充胖子式的消费,把它们一个个屠杀了。出征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啊。

    一个人的智力比较高,就一生当中享有对常人的优势;一个人的情商比一般人高,同样有更多的机会成功;一个人的财商更高一些,我想完全可以比一般人更快乐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