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人马丁在嵩明的田园牧歌(滇中新区报2015年3月26日新人文版)

(2015-03-26 14:40:35)

    法国人马丁在嵩明的田园牧歌(滇中新区报2015年3月26日新人文版)

    “你们找谁?马老板?在里面,在里面!”美鸣农场的看门人向院里做着手势。一位身形高瘦、穿着家常的老外大叔正指挥工人把碎石从疏松过的土壤里捡出去。除了脖子上拢着的土布围巾显出点欧范儿外,村人口中的“马老板”怎么看怎么接地气。
     脚下的土地是嵩明从前的古河道,小石子是岁月的痕迹。
     今年是法国人马丁·达比利在嵩明种树莓的第7个年头。从最初40亩到今年150亩地的种植规模,以及去年38吨新鲜树莓的产出量,作为云南本土较为少见的新鲜树莓供应商,马丁和他的美鸣公司展露业绩逐年上升的小气势。马丁笑着告诉记者:“刚来时,周围的农人们是走着路来农场打工的,现在他们都买了摩托车,今后希望能有人买上汽车开着来干活。”

 

去阳光充沛的地方种树莓
     在云南,被称作“紫泡”、“黄泡”的娇嫩水果——树莓,曾是人们于山间、乡路边随手摘来塞进嘴里的野生嚼裹。最早在中国大面积种植树莓的是俄罗斯人,他们以东三省为种植基地从事冰冻树莓的出口生意。到目前,黑龙江省的树莓种植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已渐成产业规模。虽说,嵩明树莓的种植面积还无法与东北的县份相比,却也在马丁的努力下,远销到了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十几个大都市。
    马丁决定到嵩明开启自己的农产品种植之旅,还得从8年前回忆起。那时他和父亲原本想到寻甸寻求农业合作项目,经昆石高速路过嵩明,当大片沐浴在阳光下的土地出现在眼前时,马丁父子仿佛看到未来的种植园:“因为我想种树莓,就翻开地图,看中国什么地方温度不是太高不是太低,一年有多少天都可以晒到太阳。四川太阳不多,新疆有很多太阳,但是冬天温度又很低,最合适的地方还是云南。”
    2008年的一天,嵩明县农林局来了两个能说简单汉语的法国人,想要租地种树莓。工作人员为其推荐离县城10余公里的龙院村,嵩阳街道很快帮助马丁和村委会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龙院村原本就有水稻、玉米的种植传统,柏油乡路直通嵩阳镇,加上充足的阳光、合适的雨量、肥沃的土层和会干活的农人,第一棵拥有法国血统的树莓很快在云南生根发芽。
    按照树莓的生长规律,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是其休眠期,采摘已停止。这段时间农活较少,马丁和工人们也可就此稍作休息。但今年农场格外忙碌,开年新租的几亩土地需要平整、分块、支棚架、盖塑料膜,一切就绪才能赶上接下来的种植季。马丁从昆明往返嵩明的次数明显增多,除了亲自参与工程,还和父亲共同掌控树莓酒的酿造品质。树莓的产出旺季是夏天,每逢七7、8月,80多个采摘工人轮流下地干活,大部分新鲜树莓被运出嵩明,少量用来酿酒。

 

从法国带来了酿树莓酒的家族手艺
    马丁出生的小镇名叫Urrugne, 离海边只有3公里,属于比斯开湾沿岸的法国西南部地区。此地域文化多元,毗邻波尔多、图卢兹,再往南跨过国界进入西班牙,是举世闻名的优质葡萄产地。和南部诸多深藏功名的世家一样,马丁所在的达比利家族拥有悠久的酿酒传统。目前农场产出的树莓酒配方来自19世纪先辈的努力,入口有浓郁的莓子香。一同走访农场的嵩明人说,她和家人每天入睡前都要喝杯从马丁这儿买去的树莓酒。
    虽然已经售出了近千瓶树莓酒,但和具有广泛接受度的葡萄酒相比,达比利家族在中国的树莓酒事业才刚刚起步。马丁介绍,在小镇Urrugne,家人习惯餐前喝杯树莓酒,用冰块冰镇饮用,或者用它调配品质一般的葡萄酒、香槟酒甚至是啤酒。为了让树莓酒更能符合中国人口味,马丁的父亲每年要花半年时间在云南,根据树莓产出品质亲自酿酒,马丁的哥哥则留在法国负责公司账务。
    由于树莓是现摘现吃的无公害水果,马丁对农药使用格外慎重,除了亲自配药以水瓶挂在大棚里防治果蝇,还教村民们间种来自法国的七里香,用香草气味驱赶虫害。树莓开花后进入蜜蜂授粉阶段,马丁格外心疼他那会飞的“小工人”,随时根据蜜蜂数量查看农药配方,以免误伤:“我们需要蜜蜂,厉害的农药不能用!”
   
“北上广”都卖起了嵩明鲜树莓
    马丁学会的第一句中国话是“不放辣椒”,现在他已能大快朵颐云南菜。为了融入本土文化,他和朋友共同为公司起了个符合中国审美的名字:美鸣。经过数年苦心经营,农场有了稳定的员工。尽管龙院村人不会英文,但并不妨碍沟通,毕竟马丁自己的中文水准大有进步。几年前,还需招聘懂外语的年轻人当翻译,很快马丁发现,中国的年轻人不大喜欢农村,在嵩明呆上三两个月,便辞职回城。“可能是我错了,现在不找年轻人了。”
    踏实的小吕和憨厚的老杨都是马丁在农场最得力的员工。每天凌晨1点,农场物流司机老杨驾驶冷藏车准时发车,将头天采摘的树莓发往昆明机场。刚过中午,云南嵩明出产的新鲜树莓便可摆进其他省份的酒店餐桌或大型超市。
    去年,马丁在上海方面投入较多精力。他多次去上海考察顾客对树莓的接受度,交谈中马丁发现,5年前还很少人知道的多汁小水果,现在是众多上海人的新宠。除了当天送往昆明的麦德龙、王府井超市,嵩明树莓远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贵阳,其中以上海和昆明销量最大,新近还突破了南京和南宁市场。

“不必迷信外国货 云南就产好果子”
    在马丁眼里,嵩明是很有品质的居住地,“有山,很干净,像法国东南部。”马丁虽然出生在法国,童年却是在非洲度过,父亲从事制糖业,代表法国向当地提供技术支持。之后,马丁的足迹遍布全球:科特迪瓦、留尼旺岛、马达加斯加、诺曼底、大溪地、墨西哥……由于从事农业的门槛颇高,法国农民多半以家族传承为习惯,鲜有新人涉足。“我的家庭曾在法国拥有800亩农场,很多土地已转让出去,我们现在事业的重心就是云南。”“在中国,人们似乎有些迷信外国农产品。为什么一定要进口呢?其实在中国本土就可以做好质量,我需要一个机会。”马丁说。
    2013年,树莓酒酿造成功后,嵩阳街道协调招商办、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为马丁办理了酿酒房的建设手续,并在昆明农博会期间免费为马丁提供产品展位,帮助他扩大销路。
    随着昆明到巴黎航班的开通,马丁往返故土的旅程更为顺利。每次回到法国,亲戚朋友会问关于中国的很多问题,他们知道北京、上海,还不知道云南嵩明在哪里。马丁认为有责任讲述自己在中国的见闻,消除误解。
    马丁的妻子玛丽也是法国人,在昆明学习中医,偶尔会来农场帮忙,在乡村别墅小住。这栋红墙、瓦顶、方圆玻璃相间的小房子是马丁在嵩明奏出的又一首田园牧歌:坐北朝南,迎着高原阳光,从庭院设计到壁炉形制、木柴选取,都耗费了主人诸多心思。终于在田野间亲手建起家园的马丁笑眯眯地感叹:“哎呀,我结婚了!”
    关于在嵩明的未来,马丁用3句话简短描述:“生活得比较高兴,做有兴趣的事,卖健康的水果。”

    法国人马丁在嵩明的田园牧歌(滇中新区报2015年3月26日新人文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