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不识十(洪业<杜甫>读书笔记1)
(2013-04-23 16:09:16)
标签:
洪业
杜甫
读书笔记
第一章
少年壮游
|
分类:
阅读
|
1、杜甫的家族背景:
先祖杜预,西晋大儒,娶司马氏公主,官至军队最高将领和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有战功,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传世之作,享孔庙供奉。
祖父杜审言,官至国子监主簿,是初唐大才子,在诗歌方面卓有贡献,被称为"文章四友"之一。
父亲杜闲,曾任奉天县令(陕西乾县)、武功县尉、兖州司马(山东)。
外祖母崔氏,是李世民的曾孙女。
母亲崔氏,有李氏皇族血统,生下杜甫后不久去世。父亲续娶卢氏。杜甫有同父异母的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2、杜甫的出生地
诗人自称京兆杜甫,也就是长安人(西安),家族同袍居住在城南数里之外的杜陵。但是,他的先祖杜预、祖父、祖母和父母都葬于河南偃师首阳山下。杜甫可能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也有人认为,偃师东边的巩县是他的家乡。
3、杜甫的生日
712年。具体月、日、季节不详。
4、杜甫的教育背景
家乡的私立学校,比如京兆某私塾,也可能在奉天或者武功完成部分教育。在年满13岁之后并未进入公立学校。
5、杜甫的少年生活
十三、四岁时即已文学天分打动当时的某些著名文人,说明其不仅有着出色的文学禀赋,也异常刻苦学习。
喜好饮酒,需要以酒来消释胸中块垒。
不和那些看似聪明的浅薄之人同游,乐意同老辈交往。
十九岁左右,开始漫游。他渡过黄河,游览蒲州,到过苏州、杭州、越州、台州等地。在南方的游历花费数年,甚至雇了条船,希望能航行到东海的扶桑岛。
735年,结束南方壮游,二十四岁的杜甫回到长安,准备参加第二年春京兆为选拔参加全国贡试的乡贡进士而举行的解试。
关于少年的离家独自旅行,只有一首诗被保留下来:<夜宴左氏庄>。大概是诗人不太满意此阶段的创作,刻意在诗集里删汰了。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按照作者理解,此诗含义复杂,既有寄情书剑,以科考进入仕途的盼望,又有不忘归隐田园的深意。
6、读者我的话:这位十九岁的少年,其出身,所受教育,多年游历,都指向他将经历饱满而宽阔的人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