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潜伏之——雪花村的爱情(2)请提问

标签:
玉龙雪山子民雪花村爱情旅游 |
分类: 行走 |
各位亲人,关于雪花村,关于这一家人,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请热烈提问!!!
23岁的刘凤林第一次见到森甲卓玛,也是穿着藏装。
他们在雪花村一起生活了27年。
数十年前的玉龙雪山,白雪覆盖,雪线下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万年不化的冰川沿山势拼命向下伸展,被绿得发黑的林木映衬得如翠玉般迷幻。那时的雪花村还不叫雪花村,半年下雪半年下雨的寒冷气候让它得了一个颇形象的名字:“米层冻”。
23岁的刘凤林第一次进村就遇上了漫天大雪,坐公路养护段的车子穿过甘海子继续向前,在被大雪蒙住的毛路上挣扎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到达可以休息的伐木点。姐夫说,姑娘家住得不远,好好歇一晚,明天准能见面。
刘凤林出生在云南玉溪易门县,初中毕业去武汉当了8年兵,转业后被分到了远离家乡的丽江黑白水林业局。同在林业局工作的姐姐、姐夫成了离自己最近的亲人。这次进山,是姐夫专程带他去相亲。
还没正式拜访之前,姐夫曾拿来姑娘的照片给刘凤林看:照片上的藏族姑娘叫森甲卓玛,不仅模样好,还是个初中毕业生!那个年代,能读到初中毕业的农村姑娘可是不多见。
第二天,姐夫以家长的身份和森甲卓玛的爸爸进行了交谈,刘凤林也和姑娘说了几句话。看的出,森甲姑娘对来自远方的汉族小伙子挺有好感;又高又漂亮、汉话也讲得很流利的森甲更是让刘凤林倾心。唯一遗憾的是姑娘的一条腿不太灵便,据说是很小的时候姐姐背着她不小心跌进了深坑,受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落下了残疾。也正因为如此,森甲的爸爸特别疼爱这个小女儿,发誓要为她相一门好亲,找一个可以终身依靠的人。
时间过得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刘凤林再见森甲是第二年的春天。
三月的丽江坝子,春意萌动,四邻八村的乡亲们齐齐聚拢来,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马大会。森甲的爸爸也带着女儿来赛马啦!
体态轻盈的森甲骑一匹青马,跑起来风一般快,只一个回合就轻松胜出,代表丽江去大理参加滇西北赛马大会!
大理一赛,居然给森甲赛了个冠军,不仅赢得了奖金,姑娘的脖子上还挂起了一块黄澄澄的金牌。森甲姑娘真是太厉害啦!
姑娘如此出色,凤林的姐夫决定要加快一下这门亲事的进程。于是凤林的姐夫和森甲的爸爸在丽江再次正式交谈,交谈的结果就是——娃娃们的亲事就算定了!心疼女儿的爸爸提了唯一一个条件:女儿行动不便,远嫁易门他不放心,得刘凤林到雪花村落户,当上门女婿。
男子汉走到哪里不能安家?上门就上门!
1982年的5月2日,牦牛坪上的积雪刚刚开化,响彻山谷的藏歌声中,送亲人把一个面容清秀的汉族小伙子送进了雪花村。
刚进村儿的刘凤林喝不惯酥油茶,听不懂藏话,吃不惯玉米面。好在媳妇森甲很会心疼人,每天做饭时都在甑子下面放一层大米,上面再铺玉米面,自己吃玉米面,让刘凤林吃大米饭。平日里和他交流也用汉话。
为了尽快适应村里的日子,刘凤林开始学藏语。每当媳妇和家人用藏语交谈,刘凤林就拿出个小本子把他听到的些个古怪发音写下来,再问媳妇是什么意思。不到一年,刘凤林不仅能听得懂藏话,还能讲上几句。
没结婚前,刘凤林在林业局每月的工资58块钱,到雪花村落户当了牧民,工资自然没有了。除了放牦牛,种土豆,刘凤林还跟着其他伐木工人一起上山砍木头:那时的丽江搞木材开发,砍一方木材能赚120块钱,到月末一算钱,收入居然不错。有了钱,就能去大具买粮食,养活一家老小。
回忆起这段经历,刘凤林说:“集体生活不好过,砍木料也要一起砍。砍了三年,原始森林基本没了,气候干燥了,地震也多起来。原来下雨很多,路两旁都是大树,相当好看,十三峰都是雪,一眼望去白茫茫的。”
在刘凤林的记忆里,春天的牦牛坪,是玉龙雪山最美的季节,远处高山上的
雪还没融化:花却开得满眼都是,一片片一汪汪,满沟满谷:“以前上去能采到雪莲花,那些原始森林呐,砍了太可惜了。”
可能是有山神护佑,也可能是因为家庭美满,心情愉快,加上老刘又勤于劳作,从82年开始一直生活在雪花村的他从没生过大病,连腰疼、胃痛的小毛病也没有。
结婚二十几年,刘凤林和森甲卓玛一直相处得很和睦。老刘说,媳妇的脾气怪点,自己脾气好点,她发脾气时自己就让她。她说上一两句,自己就听上一两句:“在这个地方,我就很喜欢,爱情、生活都很满足,没什么顾虑。”
晚间的雪花村,寒意袭人。森甲拉出方桌,招呼女儿女婿一起打麻将。
忙了一天的老刘也靠拢来,一边帮媳妇看牌,一边把火塘里的烧得通红的炭火用夹子夹出几块,放进火盆里,摆到森甲的脚边。
酥油煮酒的焦香味,飘得很远很远……
森甲卓玛,四个孩子的妈妈,曾是滇西北赛马会冠军!
现在的刘凤林已经当上外公啦!
各位亲人,关于雪花村,关于这一家人,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请热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