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潜伏之——雪花村的爱情(1)请提问!

标签:
玉龙雪山子民雪花村爱情旅游 |
分类: 行走 |
各位亲人,关于雪花村,关于这一家人,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请热烈提问!!!
为了拍张雪花村的照片,我战战兢兢地爬上了一辆路过这里正在加水的油罐车。
感谢珍安、珍安家俩猪和青稞架的友情出演!
雪花村的爱情
(阅读提示)
牦牛坪下海拔3300米的藏族村庄里,住着一户普通家庭。
父亲是来自玉溪的汉族,母亲是土生土长的雪山人。
一个大雪的傍晚,年轻的父亲走进村庄,见到了年轻的母亲。
从此,一起生活了20几年。
他们的大儿子,一个的笑眯眯的藏族小伙儿,
在天安门下开始全新的人生。
他们的大女儿,一个爱说爱笑的美女,
在丽江城里寻到归宿。
两个双胞胎小女儿,对未来,对家庭,
有自己的憧憬。
雪花村的,
前世今生。
(刘凤林,1959年生于云南玉溪易门县,汉族。父亲。
森甲卓玛,1960年生于云南丽江雪花村,藏族。母亲。
扎西麒麟,1984生于云南丽江雪花村,藏族。长子。
易西拉措,1987生于云南丽江雪花村,藏族。长女。
珍安拉措,1989年生于云南丽江雪花村,藏族。次女。
茨仁拉措,1989年生于云南丽江雪花村,藏族。次女。)
初冬时节。
玉龙县大具乡雪花村刘凤林家。
火塘边的小方桌上摆着刚出锅的热菜:辣子炒肉、炒洋芋,炕辣椒,还有新蒸的酸奶发面粑粑。从丽江县城回到村里的姐妹三人以及大女婿,正和刘凤林、森甲卓玛老两口一起吃中饭。
饭是大姐易西拉措做的。易西的厨艺不错,只要在家,做饭的总是她。尽管易西已在城里安家,两个妹妹也在县城里租了房子,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三姐妹都要回到雪花村和父母团聚一下。县城离雪花村49公里,为了能一起回家,姐妹几个专门调了班,出发前还特意去菜市场买了排骨、瘦肉和许多蔬菜。
海拔三千多米的雪花村,除了能种些土豆、青稞和油菜,其它作物都长不好,更不用说那些在平坝上常见的蔬菜。刘凤林和森甲早已习惯了这样生活,也从不下山买菜。易西一次拌了一大盆折耳根凉菜,想让父母多吃几顿。
一家人吃饭时,易西的儿子农布定珠在一旁的卡垫上睡得很安稳。以前森甲每隔三两天就给女儿打个电话,现在有了外孙,一个礼拜也不打一次电话。好几个星期没见定珠的女婿匆匆吃了碗饭,抱起还在睡着的儿子出去转悠。森甲开始和女儿讨论昨晚看过的《刁蛮公主》:“公主是该和白云飞好了吗?”“是呀。”除了古装电视剧,森甲还爱看苦情戏《媳妇的眼泪》。
收拾过桌子,森甲把外孙安顿在暖和的太阳地儿里,喂了些掺了酥油的牛奶。易西也跟过来,用勺子刮苹果沫沫给儿子吃。娘俩一面说话,一面看着舅舅家的儿子削一根犁把。虽说冬天不用种地,也必须用耕牛深犁一遍,以便来年一开春就能种土豆。如果现在不犁,等到春天土地被冻得硬邦邦的,弄起来很费力气。
易西一家6口有8亩地,主要由妈妈森甲来种;爸爸刘凤林负责村前一段公路的卫生,还要给过往车辆加水——山路弯多坡陡,很多大车在这里加水冷却刹车。除了农活、杂项,老两口还养了十几头牦牛、四口猪和一群鸡。姐妹几个本想趁年末农活不多,把父母带到海南玩一个星期,森甲担心她不在家猪会掉膘,一直不肯去。
除了远在北京的哥哥、嫂子,易西一家都在院子里了。
这个院子他们住了二十几年。
在雪花村,用来发面的不是苏打、酵母,而是酸奶!!
酸奶粑粑,又白又好吃:)
叉腰的是大姐易西拉措,她做饭可好吃啦!
粉衣的是珍安还是茨仁?我也认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