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潜伏之——雪花村的爱情(3)请提问!
(2009-11-23 12:00:04)
标签:
玉龙雪山子民雪花村爱情旅游 |
分类: 行走 |
牦牛坪上
两人都像是被什么震了一下
2005年—2007年,是扎西麒麟和家人们共同度过的黄金时光:一家6口每天上牦牛坪做游客生意:租马、租牦牛、租衣服,拍数码相片,妹妹易西、珍安、和茨仁开了两间烧烤铺子,爸爸刘凤林和妈妈森甲上山帮忙,全家人既忙碌又开心。
已经22岁的扎西麒麟是牦牛坪上出名的帅小伙儿,或许因为爸爸是汉族,妈妈是藏族的缘故,扎西既有藏族小伙子的英武,又有几分斯文气,尤其是一双黑漆漆的眼睛,笑起来有如雪山冰湖突然荡起的波光,活活能把姑娘浸死在里面。除了模样帅气,汉话讲得流利,扎西待人也热情,所以来找他租马、照相的女游客总是多一些。
对越来越有男人气概的大儿子,森甲格外疼爱,一心想着是不是该给他说个藏族媳妇?虽说扎西才二十出头,但在大山里,这般年龄的男孩也该考虑终身大事了。按森甲的意思,大儿子若能娶个知冷知热、朴实能干的藏族姑娘,儿媳不仅能帮忙操持家务,老两口也能和宝贝儿子厮守在一起。
森甲的这番心思,刘凤林完全理解,不过扎西虽然笑起来像绵羊,却是个心里有谱儿的主儿。按照老刘的日常观察,这小子怕是想找个有文化有见识的姑娘。
离2007年只有几天时间了,牦牛坪上游客不多。
这天下午,老刘和森甲提前下山准备晚饭,三姐妹见客人走得差不多了,也收拾好烧烤摊子,坐索道下山,只留下大哥扎西还在冷风嗖嗖的牦牛坪上。下山的缆车在风中轻轻摆荡,眼尖的妹妹茨仁一眼瞧见交错而过的缆车里居然坐了两个姑娘,其中一个戴了顶毛线帽子,长长的头发露在外面:“快四点了才上山,也不知这些个外地人脑子里想些什么?”
茨仁看到的的确是两个把傍晚当清晨过的姑娘:一个来自昆明,一个来自北京。两人在丽江古城一家客栈里遇上,索性搭伴儿出游,可巧还都是享受型旅行者,碰见好玩儿的地方,非要呆够不可。姐妹俩先在束河闲逛了半天,等下午的太阳不那么刺眼了才出发上山。
上到牦牛坪一瞧,来得还真巧,不仅游客没了,做生意的也没剩几个,偌大的高山草甸归了她们!姑娘们一高兴,满草甸子乱蹦,把远处专跟游客照相的牦牛吓得不轻。不仅牦牛情绪有点儿激动,几个摄影的小伙子也有点激动——三朵神照顾啊,没想到都这时候了还送生意上来——于是每个人都热情洋溢地望着姑娘,那意思是“要不要照相?”
既然到了牦牛坪,一定不能免俗得和牦牛合个影。在一众热切的眼神中,一浪雪山冰湖般的波光像是闪了闪,又像是没闪,反正俩姑娘直奔扎西。
相是照完了,拷进电脑外加打印可是花了不少时间。高个子的北京姑娘王蕾只觉得脸上热辣辣的,是冬日的夕阳忽然散发了热力,还是正在电脑前操作的小伙子……在外企工作多年、待人颇有礼貌的王蕾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敢对视扎西的眼睛。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开朗的昆明姑娘提出建议一刻:能交换一下彼此的电话号码吗?扎西迅速写下电话,直接递给王蕾,王蕾忙摆手说不是我要。刹那间,四目相望,两人都像是被什么震了一下。反应颇快的王蕾立刻低头,把扎西的电话默记下来。
离开时,两个姑娘半天都没说话。为了化解静默带来的尴尬,王蕾首先开口:
“那个善良眼睛长得太帅了。”
“哪个善良眼睛啊?”
“就是刚才那个呀。”
同行的女孩看着有点晃神的王蕾,意味深长地笑了。
人还在缆车上,第一个短信就发到了王蕾的手机上:
“快下山吧,缆车快停了。”
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第七个短信。
看着陌生却又熟悉的号码,原本因缆车晃动有些紧张的王蕾,心头突然涌起一丝甜蜜。
第二天,王蕾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是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