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网格”筑牢返贫防线
(2022-09-01 16:16:02)分类: 四川政治经济 |
“五级网格”筑牢返贫防线
——四川省通江县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新举措
李传君
四川省通江县地处秦巴连片贫困地区核心区域,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2月方退出贫困县序列。总退出贫困村有131个,脱贫户32480户共112373人。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通江县采取“盯村入户”,“每月盘点、季度交账、半年验靶”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县领导、部门和乡镇责任,拧紧责任链条。
今年来,通江县探索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五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织密织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预警网络。以求探头前移,精准到位,一网覆盖、一网监测、一网查尽。
“五级网格”分别为:院户级、组级、村级、乡镇级、县级。每20至30户一基础网格,全县共7709个基础网格,共覆盖330个村(社区)、2143个小组,18.58万户60.5万人。
定人定责,盯村入户,不落下一个监测对象
通江县统筹机关职工、村社干部、村民代表、“五老”乡贤等力量,为每个网格配置1名网格员,共配备县级网格员18名,乡镇(街道)网格员66名,村(社区)网格员324名,小组网格员1924名,院户网格员7709名。一张大网便于提纲挈领,一网全覆盖。
有了网格,还须明确每个网格员的责任:县级网格员负责信息推送和数据核查,以及督促指导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工作;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负责监测对象排查、风险研判、民主评议和信息上报等工作;院户长则负责防返贫政策宣传和日常监测等工作。
具体工作,则根据时间和任务“两张清单”,细化“安全饮水、因病返贫”等排查工作7项58个,明确信息排查、入户核查、信息录入等工作完成时限。目前,全县此项工作已结束。通过集中排查,全县新纳入监测对象169户541人,共还有1196户3632人。
紧接着,该县围绕“三保障”、安全饮水和家庭收入等返贫风险,因户制定帮扶措施,每季度到户开展一次收入核算工作,全面厘清收入和支出“两本台账”。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户,加大就业信息推送和公益岗位开发,提高帮扶工作精准性。
要增收,还须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该县制定政策,按照350元/亩标准给予特色产业管护补助,对以经营性收入为主的脱贫户家庭按照600元/户标准给予产业发展奖补,对监测户按800元/人标准给予奖补,对易迁户按600元/户标准给予奖补,并发放小额信贷195笔805.81万元,支持鼓励发展产业增收,确保年内农户经营性收入增长10%以上。
同时,通江县坚持“以工代赈吸纳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对口帮扶输送一批、扶贫车间雇用一批、点对点返岗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通过抓好稳岗就业促增收。全县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4.62万人。近期,全县将再新增设乡村公益性岗位600个,帮助因疫情返乡的脱贫户、农村低保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零就业”的脱贫户等人员就业。
有了网格员,脱贫户、监测户生活不再难
“我们村有脱贫户136户,其中吴毅和赵贤礼两户列为了监测对象。”春在镇擂鼓寨村党总支书记赵燕平说,即使没有列入监测对象的脱贫户,我们仍然给予关注,并因户施策给予帮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动能,增加收入渠道,确保一家人生活稳定不返贫。
赵贤礼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早年妻子离家未归,上有八旬父母需要照顾,下有13岁的女儿需要抚养,因此他家一直被列为重点监测对象。“通过小组网格员袁作仁将他的情况层层上报,恰好县民政局也将其正读初中的女儿情况传递到村上,两相对照信息吻合,最终经县上研究,政府将其女纳入孤儿的政策,由县福利院负责抚养到18岁。”赵燕平说。
脱贫户王位身患糖尿病,上有多病的母亲,下有两个孩子读书,为了防止他家不返贫,村上为他争取了600元产业发展奖补金。他用这个钱买了一批鸡苗,养到3斤多卖出,共卖了4000余元。他自己会铝合金安装,村上到处给他介绍活路,一年也能挣一两万元。
杨柏镇太平场村的余显志,年初他老婆患子宫癌在县医院住院,情况经院户网格员和小组网格员发现后,从村上报到镇里、县里,县医保局根据县医院上传的信息,也将情况发送至杨柏镇,两相对照准确无误后,余显志遂被确定为监测对象。“我们给予他家每人800元的产业发展奖补金,他买了头牛,到明年卖出能赚12000元。”村党总支书记王元斌说。
太平场村为三村合并,总脱贫人口有524人。今年县上给村上一个以工代赈项目,涉及场镇污水处理、小二型水库维修、蓝莓产业园配套工程建设等,总投资1500万元。上面明确要求将此项目中100万元劳务用工分给太平场村,可解决300人人均增收3000余元。
“今年,我们又增设了28个公益性岗位,解决了28个脱贫人口就业。”王元斌说,对于剩下的脱贫人口,除了重度残疾给予政策兜底外,其余全都输送到外面务工了。
巩固乡村产业园,建立群众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今年来,通江县结合全县乡村发展现状,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上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合并村、边远村倾斜,实施乡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2个、投资8080万元。这些项目不仅创造了大量劳动就业,而且为项目实施村产业发展筑牢了基础。
要稳定长效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期间打造的一些产业园。通江县围绕优质粮油、通江银耳、青峪猪、巴山牛、茶叶等特色产业,出台了《加快推进实施种养业2+2优势大品种计划的意见》,便于各村因地制宜地实施。
早在2018年,太平场村就建起1200亩蓝莓产业园,目前已有500亩投产。今年,该村又利用内江市对口帮扶资金60万元建起一座冻库,加之以工代赈项目中有部分蓝莓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更加壮实了蓝莓产业园对该村产业以及群众务工增收的带动能力。
“产业园可常年带动300余人务工,其中脱贫人口160人以上。”王元斌说,他们年人均可挣1.2万元以上,最高的可挣到2.2万元以上。如易地扶贫搬迁户刘远寿,夫妇俩都在产业园务工,一年可挣3万余元。况且,1000亩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也在规划实施中。
擂鼓寨村2021年引进南充一家企业建起蚕桑产业园,当年5月栽桑1000亩,11月就开始养蚕;今年又栽桑1000亩,并在空行间种大豆。产业园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可解决200人常年务工,每人每月可挣到2000元以上,一年可为本村创造劳务收入400多万元。
脱贫户张仕朝夫妻俩都在园区打工,一年可挣四五万元,加上一个儿子在外打工挣的钱,家庭收入已上10万元;非脱贫户袁兰一家4口人在园区务工,她老公会机械,从事桑园管理月收入能达到4000元,她本人负责小蚕共育,月收入3000元,一家收入十余万元。
“另外,我们利用村小闲置教室引进一家腌菜企业,发动所有村民种蔬菜,每户种植半亩以上,以每斤0.25元至0.3元收购,又可为每户增收2500元至3000元。”王元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