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高山之上的粮仓
——四川省南江县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产业
李传君
四川当下正全面推进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盆周山区,作为该重大战略布局中的“五区”之一,也正在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南江县,可谓是在高山之上为“天府粮仓”建设书写自己灿烂的华章。
二月的春风,将春天的脚步送来。南江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批建设,我们一定要抢在3月底全面完工,好赶上这一季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刘飞宏说。
南江县以粮油产业传统优势产区长赤镇为核心,规划的涵盖4个乡镇31个村,耕地面积达10.78万亩的南江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目前正在争创省级园区认定。该园区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达8.1万亩,今年的项目实施后,占比将达到87%。而且,园区还辐射带动了周边15个乡镇10万余亩优质粮油基地。
要藏粮于地,地从何来?见证山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打造“天府粮仓”,离不开农田建设,尤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在成都平原乃至盆地丘陵地区相对简单,而在盆周山区一带就显得更难了。南江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平均海拔1100余米,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在侯家镇龙兴村,几台工程机械正忙碌着推挖垒砌。很遗憾,这个点只有73亩,改出来也就80余亩。像这种小规模连片的点遍布各个乡镇,连片规模最大的也不过500余亩。为什么?受山势走向及森林分布的影响,田块太零星。
“尽管如此,我们多年一贯,久久为功,全镇还是建成了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侯家镇党委书记林仲铭说,3月底,我们将完成550余亩,将过去七八百个小田块改造成两三百个稍大田块,道路沟渠齐备,完全符合机械耕种。
在天池镇马桑村的工地现场,记者发现,即使改造出来的田块也不是很大,且很难做到方方正正,只是道路和沟渠均能串联各个田块,中小型机械完全能进入田间作业。“改造面积只有450亩,平均每个田块不足一亩。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上千个田块减少到500余个田块。”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荣峰说。
据多个现场施工点负责人介绍,南江县高标准农田,没有采取大推大挖大填的方式,而是基本尊重原先的山势地貌,作一些更经济适用,更科学、更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改造。“在山区搞那种大动作,既破坏原生态,又容易产生改造后的田关不住水,垮塌风险大等问题。”刘飞宏说,去年南江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13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4万余亩,粮食产量39万吨,大春作物播面和产量增长幅度均高于小春,这跟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密不可分。
既要保护耕地,又要粮食安全,园区建设辐射带动是抓手
南江县总人口70万人,但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就有22万余人。前些年,大量人口外出导致土地撂荒严重。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南江县大力推动撂荒地治理,通过建立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经验模式效果显著。
马桑村这450亩高标准农田,已经流转给两个家庭农场。龙兴村也一样,村委会副主任侯壮云创办的兆瑞家庭农场,常年种植优质水稻300余亩、优质油菜300余亩。眼下,他又盯上了马上要完工的这80余亩高标准农田。
横跨长赤、天池、侯家、红光4个乡镇的南江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吸引和培育了大量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粮油生产。通过“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共组建专合社38个,互助联合社2个,物流联盟体系1个,并引导种植大户成立家庭农场120个。
园区建设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同时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进而在生产技术上得以彻底革命。通过红鱼洞、玉堂等27座大中小型水库,以及建成的12个提灌站、68公里渠系、63公里产业路、58公里田间耕作道,加之正在推进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园区完全可实现旱涝保收、全程机械化。
刘飞宏介绍,目前已在4个乡镇建成4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集中育秧中心以及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且“六统”(统一供应生产资料、机耕托管服务、生产技术规程、技术培训指导、生产技术标准、三品一标)“八代”(代耕地、育秧、插播、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加工、销售)建设体系全面形成。
促进全链条融合,推动品牌化转型,让高山上的粮仓更靓丽
林仲铭说,长赤、红光、天池、侯家这一带产的大米好吃,几十年来得到远近消费者普遍认可。因品质好、口感佳,价格也比普通大米高。侯家镇罐山村村民孟玉财借此商机,不仅自己种植优质水稻,还通过订单向村民收购稻谷、加工大米,并通过电商销售,每斤均价在四至五元之间,一年创收36万余元。
刘飞宏介绍,早年创立的“翡翠米”最早诞生于长赤镇,但同样适用于当前园区涵盖乡镇优质稻米产区,该品牌先后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机食品、中国好粮油等权威认证,并荣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等多个农博会金奖,品牌价值达31.82亿元。
可尽管如此,“翡翠米”的主要市场仍在本地,约占77%,虽然在京东、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25个,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大中城市开设直营店、体验店169家,入驻大型商超237家,产品订单直供国内50多家餐饮企业,但年销售额目前还不到6亿元。
为了确保“翡翠米”品质更优,以及市场占有率更高,园区建成120余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评比选种,已选定“泸香615”“丰优香占”“丰优28”等优质稻种为主要品种,园区良种推广率达100%。况且,投资5000万元的高端稻米精深加工中心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可生产大米10万吨、小榨油3万吨。
目前,南江正沿园区60公里核心轴建设集“农文、农旅、农商”于一体的高山水稻农耕文化长廊,已连续多年举办水稻丰收节、稻鱼共生抢鱼节、稻鸭共生采购节、大酥肉节、庖汤节、菜花节等节庆活动,年接待游客已达15万人次以上,预计今后园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可达3.5亿元,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的靓丽名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