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无用之用

标签:
新精英职业规划生涯导师职场杂谈 |
分类: 职业规划与个人成长 |
《职场》专栏“上班那点事”
小武的职业是钢琴教师。他根据自己的学琴经历,发明了一套让外人迅速钢琴入门的方法——效果很是惊艳。我从小被证明手指如熊,不能弹琴,作为附庸风雅的标准客户,学过几次,竟然也能弹《献给爱丽丝》了。
过了几天,太太的销售力开始展现,她开始主动Call out
拉生意。于是小武每周的教学人数从5个增加到15个,而且每次都有三五个人上课。小武有点焦虑,他怀念以前的生活:每天练琴,没有客户的日子就出门骑单车到附近的山上,记录下来细细碎碎的灵感存在手机里面,回家写成钢琴曲……这些日子仿佛一去不返。
小武身上反射出我们太多的剪影——从悠闲到忙碌,从追求到奔忙,从宁静到浮躁。我们就是这样慢慢变忙、盲、茫的。小武身上有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影子。
小武的故事继续在前进,他的教学热情开始降低,因为他自己也好久没有感受到快乐了。现在每天下班后要再吃点宵夜,他买了一个新的手机,还有,他变胖了——因为“工作这么累,不能再委屈自己了”。
这个故事,似曾相识吗? 小武赚到了更多钱,但是同时也养大了更多的欲望,也花出去更多钱。且慢,我们看看,他真的“赚到”了吗?以前他用空白的时间,用优质的生活习惯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现在他则用这些空白时间来赚钱,然后用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音乐、跑步、创作,这些娱乐方式健康而高效,而且不受干扰。而赚钱—消费这种方式则低效且不太受控。另外,从长远来说,他也并没有真正的“平账”,身体的账,未来还需要慢慢还……我们真的赚到了吗?
从两个角度谈这个话题。
从工作来说,恰当的空白恰恰是保持工作动力的来源。小武没有看到,正是他的创作、练琴,休息让他有了那些看不见的竞争力,而过度的教学则让他的能量入不敷出。聪明安排职业正如精心设计园林,在恰当的时间留白最为关键,都填满,就成建筑小区了。
有无留白,才是高档社区与贫民区的区别。
从生活来说,如果工作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我们幸福,还有什么比先让工作毁掉我们的幸福,然后再用赚回来的钱试图买回幸福更加愚蠢的吗?正如我们的某些政府建筑:先毁掉一批老民居,再重盖一条民俗街。
《 道德经》说,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推荐阅读
后一篇: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