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泉》人物专访——新精英生涯创始人 古典

标签:
nedp古典教育励志求职新东方新精英职业规划校园个人成长职场 |
分类: 媒体呈现 |
古典——从新东方老师到新精英职业规划
希望泉:您是怎么想到进新东方当老师的?并且怎样成为新东方的老师?
古典:我当时背词汇背的很开心,想了很多我觉得很不错的方法,我想和别人分享这个方法。然后就了解到了新东方这个机构,我觉得我也能成为它的老师。然后我就告诉家人我要去北京了。我当时给新东方递简历,但他们没人理我。后来我就找部门主任,但是他的秘书都不让进。后来有一次下课,在没有让他知道我想当老师的情况下,然后跟他说上了话。后来他知道我想当新东方的老师后,说让我去试讲,但是新东方当时还没有GRE词汇这门课,然后我告诉他说,你给我一次机会,让学生来验证我的能力。后来就这样了。
希望泉:还没有录取你当老师您就一个人来到北京了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自信心?
古典:我当时就觉得我不做这个做什么呢,我是一个为意义活着的人,如果我不做这个我就没有什么可做的了。自信这个东西不是一个气质,也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状态。它就是某一瞬间你身心如一,你觉得那就是我自己,这个时候你就拥有自信。自信不是你去怎么怎么样培养,或者靠激发之类,自信就是一种状态,类似于佛教说的修行,简单的说,你想象这样一种状态,有一天,你吃过午饭之后走在阳光下,在大街上买一个一块钱的菠萝,你吃过之后的那一瞬间你身心满足,你前念不生,后念不灭。自信就是这样,它不是一种刻意的心态,也不是一种所谓的要学回来的东西,更加不是通过验证后的技巧。
希望泉:为什么后来您又成立新精英成为了一名职业规划师?
古典:因为我看到太多的人从最好的学校毕业,做着最好的工作却一点都不快乐。我花了很多年时间,在做WHAT这个问题,以前觉得在国外的经历就是幸福的。这是我以前的信念,我做GRE词汇,让人们也许可以轻松一些去跨过出国这道门槛,让他们去得到所谓的学历和留洋经历。但是我花了很多年时间才明白SO WHAT 这个观念才更重要。好了,你留洋归来了,SO WHAT(那又如何)?你是著名企业高管,那又如何?你是著名投资员,那又如何?他们有人不快乐,有人不幸福,有人活得不像自己,有人身心憔悴,有人下了班只想提早回家。我们可以对新东方做一个小小的调侃,就是新东方旨在帮绝望的人寻找希望,你可以出国了,你可以升职了,你可以加薪了,你有奔头了,那又如何?它有没有让你的生命更加好一些,让你的生命更有意义。我觉得我花了很多年时间,在做WHAT这个问题,现在我需要思考SO WHAT这个问题,思考我到底应该怎么样,到底什么是我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到底是谁,我生命的TRUTH(真谛)是什么。
希望泉:您想对像我们这些暂时没有社会能力的大学生说什么?
古典:先把没有能力四个字去掉,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条明确的线说到底什么是没有能力,什么是有能力,也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评测你是有能力还是没有能力的。但是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主要在两方面:第一个是靠时间,第二个是靠投入程度。时间很好理解,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我们举个例子来讲投入,比如你在MSN上与朋友聊天,聊的时候你还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这个效率肯定就不如你和你的朋友在一个安静的咖啡馆坐下来聊天的效率高。可能你在MSN上和朋友聊五个小时的内容也不如你在咖啡馆聊十分钟的话题多。投入就是这样,当你越投入时,你的效率会越高。能力就是这么出来的。所以我提倡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比如你考研,如果你在准备的时候总是在想考不上怎么办,家人会怎么看我,同学会怎么看我等等这些问题,你肯定考不上。因为你的这些焦虑会影响你的投入度。所以,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争取心无杂念。
希望泉:面对社会上很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
古典:我觉得一些大学生太不够自信,做事总是需要完美,遇到一些问题不去想要怎么解决。并且对社会总是有一种恐惧感。
希望泉:是的,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克服这种恐惧呢?
古典:我给你们讲一个我的朋友战胜恐惧的经历。曾经我认识一个人,他害怕蟑螂。然后我就问他,如果你自己在一个屋子里,里面全都是蟑螂爬满了你会怎么样?然后那个人说我会昏倒。我说那昏倒起来后还是满屋子蟑螂,那你怎么样?他说还是会昏倒,我说那你总会醒来,那你怎么办?因为碰触到底线觉得自己除了战胜恐惧没的可选了,从那以后他就不再害怕蟑螂了。这就是说当你想象自己碰触到“底线”,你发现自己除了战胜恐惧没的可选的时候,你就会战胜最糟糕的困难,并且你就不会再害怕眼前的没有“触底”的东西。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群体,包括大学老师,还有媒体都有妖魔化社会的成分,就是大家总是在说社会有多黑暗,社会上的人有多么恶劣,就业有多么困难等等,我觉得社会不是完全这样的,社会是给你机会的,但是需要你怎么面对它。
希望泉:什么是职业规划?是一个时间表的概念吗?
古典:职业规划的全程其实叫职业生涯规划。有三个过程,举个例子讲就是:我是辆什么车,我要去哪儿,以及怎么去。其实那个所谓的时间表只是在车已经知道是什么车,要去哪儿之后,在考虑好怎么去的以后才会有这个时间表。时间表其实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最关键的是“我是一辆什么车”,就是我到底喜欢什么,并且知道自己该以什么心态去体验,去进入自己喜欢的领域。然后慢慢你就会明白自己到底要怎么做,这种心态不是算出来的,也不是计划出来的,就是自己感受出来的,冥冥之中你会觉得那个感觉吸引你,你会发现自己心驰神往,你会发现时间不知不觉就会过去的很快,你会发现那不是策划好的,并且发现自己与一个巨大的东西连接在一起。职业规划就是通过一个较短的路线达到一种目标。中国的很多大学生没有自我,也不知道目标应该在哪里,他们总是去想比如怎样进入五百强公司这种超级无聊的事情,他们在这个目标的路上很可能会力不从心。就好比开车,你的脚不踩油门,你的心里没有动力,受点挫折就会往回退。因为你的内心并不想做这个事情。更可悲的是很多人在进入一个领域做到一定高度时,才发现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希望泉:做职业规划师遇到过的让您受到触动的经历?
古典:可能很多职业规划师喜欢那种事情:跟人交谈两小时,然后别人痛哭流涕,激动万分跟规划师说,你改变了我的一生。这种事我没遇到过。因为我觉得那只是一瞬间的快感,他在离开你这里回去之后,还会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像看了一场电影,在走出电影院之后,该干什么,他还干什么。真正的改变在生活中的细小行为。我自己有两个很享受的瞬间。一个是有一天收到一个陌生短信,这样写道:“古典老师,真心的谢谢你,我已经买了房子,娶妻已生子,并且我很幸福。”他可能在某个瞬间想起,在他困惑的某个关卡,你给他打开灯照了照路,使他可以到达自己想要的彼岸。我觉得那是我很享受的一个瞬间。
希望泉:您想对我们的读者以及大学生说什么?
古典:首先,生活中不论有多少人要去考虑和关照,自己要先快乐。人这一辈子生命轨迹就像一个圆,半径越大就越丰满。你的家庭,工作可能都在这个圆中。但是最重要的圆的中心,就是你自己。你只有让自己快乐,才会有其他人的快乐。因为你自己不快乐,你生命中重要的人也就不会快乐。我们很多中国人活的很窝心,他们类似于是空心圆,他们可能家庭,工作都做得看似很好,但是他们自己不快乐。这样的人就像漏斗一样,生活中其他地方,其他人不论有多少快乐都会从他这个漏斗中心漏出去。一个自己不幸福不快乐的人是无法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所以你生命中第一个应该支持的人,就是你自己。千万不要说什么“听家长的”“为了父母亲”怎么怎么样,因为你自己不快乐你不可能让你周围的人快乐。
《人物》栏目总结语
古典:你的兴趣是什么?
我:记者。
古典:那就为了你的兴趣去做啊。
我:但是老师说新闻就业很艰难。
古典:你每天花多少时间担心这些事情?
我:几乎每次准备采访时。
古典:你要记住,等待一个东西的成本永远高于穿越它的成本,如果你把花在担心上的时间用来写稿子你早就变成名记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