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墓
(2018-11-26 23:13:30)分类: 纪事 |
春天娴静,有朋友相邀出城一走,问去何处,答去少陵原。然而大的坟冢一带不想去,此地之烤肉为恶俗,庙宇一带也不想去,因为此地之烟火多私愿。稍加商量遂往司马村去,以看一看杜牧之墓。
杜牧是世家出身,其祖父杜佑曾经任三朝宰相,背景可谓壮矣!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也不算广。他当过节度使幕僚,在南方诸州做过刺史,官终于中书舍人。尽管他素怀济世之志,不过因为位小而功小,困踬不振,郁闷不乐,甚至临终自焚文章,足见其心之悲凉。杜甫与杜牧都以诗流芳,有识者呼杜甫大杜,杜牧小杜,当然是据其诗之影响。不过我观其境况,窃谓他们命运的相同之处,还在于都迫切谋官,为政当官,以体现他们的价值。时代如此,他们难以超越,结果事不遂人愿,杜甫几近失态,而杜牧则怏怏难平其气。
少陵原之路,新旧交织,遂迷其途。想问一问路,竟难逢其人。西安城渐远,终南山在望,茫茫大地,有微渺的阳光和雾霭。村子散落,甚为寂寥。麦子还未起身,起身要靠麦子自己,凡男女而青者壮者,都离乡打工了,无人施肥,无人锄草,麦子显然未能使劲长。
实际上杜牧之生,是风流之生。我不是那个意思,然而也包含那个意思。他的风流,全赖其才华。曾经有太学博士吴武陵非常欣赏其才华,竟骑马见唐政府进士主考官崔郾,希望他安排杜牧当状元,由于主考官把状元已经安排了,遂力主其安排杜牧以第五名进士及第,不然就翻脸。才华给杜牧壮胆,所以他指点江山,针砭弊病,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从而尽显刚直本色。杜牧过华清宫有感,诗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意批评唐玄宗宠杨贵妃过分了。他并非反对唐玄宗对杨贵妃之爱,杜牧只是觉得皇帝是国君,国事荒疏,国将何国?杜牧胆大,他显然不怕受到封杀或迫害。杜牧对女性的一往情深,当时是新闻,后为故事,并历为雅士所乐道。他喜欢谁,就向谁表达,绝不龌龊委琐。在洛阳任职期间,获悉李司徒有歌女出色,并极慕其中一位紫云,便暗示李,让李邀他参加家宴。其赴会,竟径询紫云是谁,并向紫云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意气安逸,神情沉静,使李司徒及其朋友无不敬佩。唐才子,确实为风流才子。
不知道唐才子墓在何处,而司马村则空空落落,也无人可问。白转一圈,在巷尾碰到一个老头柱一根木棍向着太阳发呆,便走过去打听。不料老头十分热情,引路到村外,扬起木棍,指着一个凹陷的坑说:“这就是杜牧的墓!”坑大约20平方米,其底糟烂,有瓦砾柴草沉积。坑的周边,刺槐参差,鸡鸭啄食,然而不见其碑。经了解才知道,农民曾经向墓取土,先夷为平地,后落为坑。少陵原到处是土,就缺唐才子之墓的土吗?非常不爽。三天之后我想:所谓保护文化遗产,关键是重视人,不重视人,就不会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显然,过去那些掘杜牧之墓的人,是根本不把杜牧当什么的。悲夫!